《文人百年——二十世紀上半葉篇》(人物)
音像名稱:《文人百年——二十世紀上半葉篇》(人物)
主講老師:
出版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版發(fā)行
市場價格:50元
本站特價:50元
包含盤數:2 DVD
贈送積分:50 積分
產品介紹
詳細內容
《文人百年——二十世紀上半葉篇》(人物)
編輯推薦:
文壇巨匠,他們的思想、文字留芳千古,然而,很少有人關注他們的創(chuàng)作來源于他們的不同的經歷,來源于他們的別樣的感受。本片節(jié)選了20世紀初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人,將他們傳奇的一生進行久遠的回溯與充分的展現。
在這里,您將跟同我們一起尋找他們當年的行蹤,捕捉他們那一時期激烈的內心活動。另外,您還將發(fā)現百年前的中國具有想象之外的另一種風貌。
一.魯迅、徐志摩、曹禺、老舍、巴金
二.朱自清、張愛玲、郁達夫、沈從文、蕭乾
內容簡介
1、巴金
巴金,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地主大家庭里,原名李堯棠,從1987年起,巴金得到了來自國內外的各種殊榮,意大利、法國、美國和香港都把文學的最高榮譽授予了巴金。然而,這位文壇世紀老人一生的經歷比他的文學作品更富有傳奇性。
巴金15歲給陳獨秀寫信,19歲出版《民眾半月刊》,以《激情三部曲》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其中第一部《家》是以自己的家族背景所寫的。他曾非常崇拜無政府主義理論家克魯泡特金,早年去法國留學時還曾與兩個被判處死刑的無政府主義者通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巴金曾經擔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并且主編了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等文學期刊。他晚年所寫的《隨想錄》無論是思想性還是歷史性都早已超出了文學本身的意義。
1987年11月,北京圖書館舉辦了一個巴金文學創(chuàng)作六十年的展覽,當時已經很少出門的女作家冰心坐著輪椅也參觀了這個展覽,在展覽會上冰心說了這樣一句話,巴金就像是一個熱水瓶,外邊冷,里邊熱。他憂郁的時候,正是他很自然的時候,而巴金痛苦的時候,也正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冰心的這個比喻概括了巴金一生的精神狀態(tài)。巴金這樣說過,我寫作是因為我內心的激情在不斷地燃燒,如果不寫,我將無法得到安寧。
在中國現代作家中,巴金是受西方影響較深的一位……剛到巴黎時,巴金曾有過一段孤寂的時日,他常常一個人默默地行走在寬暢的街道上,他的心好像被關閉了,到處是無形的墻壁,巴黎圣母院傳來的鐘聲,在他聽來是一種悲鳴。夜里,當孤獨感引出深深的鄉(xiāng)愁,他就取出信紙,向遠方的親人傾訴他的心聲。他漫無目的地走著,來到了盧梭的銅像腳下,巴金抬頭仰望著這個屹立的巨人,悄悄地說了許多話。
很多老年人都應該是一個,非常安穩(wěn)的,求太平的這樣生活,可是巴老以身作則,把自己放到一個靈魂拷問所里去拷問。巴金晚年的靈魂,好像人格有了巨大分裂以后,重新彌合了。彌合以后,即使有完整的東西,中間又有一個裂痕,這裂痕是無法彌合起來的,但是形象是彌合起來了,這就顯得特別悲壯感人。
他要寫作起來,好像是有魂靈附身一樣,他一寫下去就一發(fā)不可收拾,有千言萬語要傾訴,他能夠抓住所謂時代的命脈,鼓舞了或是訴說了,一代革命青年的他們的心聲,在這點我想是,巴金的最重要的貢獻。
我得獎受之有愧,我寫作六十年的成績并不大,但是目前最重要的是,我寫字也困難,行動也不方便,身體也不好,精力也不夠,所以寫東西恐怕不會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我就是最后要用行動來證明,我所寫的、所說的這一生,到底我是真是假。——巴金
2、曹禺
曹禺,生于1910年,天性憂郁敏感。他10歲就讀完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19歲就讀完了英文版的《易卜生全集》,在23歲寫出《雷雨》之前,他已經讀過250部世界名劇。曹禺受到易卜生、奧尼爾和契訶夫等人的影響,在內心里他渴望成為中國的莎士比亞。這個從小受到戲劇滋養(yǎng)的幸運兒,把他的全部才華都獻給了戲劇。天才的曹禺以他的經典作品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曹禺是中國現代最偉大的劇作家之一,他在青年時期創(chuàng)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是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經典之作,是被反復改編上演頻率最高的戲劇。然而曹禺后期的作品卻總是被人批判為主題先行,他曾經在北京協和醫(yī)院深入調查足足三個月,記了二十多本筆記,真誠地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現在被當作反面教材的劇本——《晴朗的天》。
曹禺的女兒萬方說:在曹禺所塑造的許多戲劇人物身上都有曹禺的影子。
曹禺的一生,就像一個戲劇舞臺,他以他的人格和情感,演繹了變幻莫測的世態(tài)和善惡更迭的人情,大幕已經落下,而曹禺卻以他筆下那些已得到永生的人物,繼續(xù)著他生命的演出。曹禺這個名字,已經被寫在了中國戲劇舞臺的天幕上。
青年時代的曹禺心目中的大學是清華,清華園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民主的校風,使年輕的曹禺感到更加自由,在這里曹禺開始接觸交響樂,他喜歡莫扎特的作品,他還學過巴松,但是因為演奏技巧太難,而沒有堅持學下去。清華校園內的這座圖書館,應該說是曹禺戲劇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溫室。
曹禺向萬方透露了,內心最秘密的夢想,他想成為托爾斯泰,和莎士比亞那樣的作家。后來我(萬芳)曾經把他這一段,關于他想當莎士比亞這一段,寫到文章里了,后來我(萬芳)把這文章給他看。……我一去,他說,你害死我了。我說,怎么了。他說,你怎么能說我想當莎士比亞啊,就我,就曹禺,還想當莎士比亞,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嘛。我說,你是想當嘛。然后他說,想當,對,我想當上帝也可以,可是不行啊。
我認為作為戲劇家的曹禺,到了《家》就結束了,以后他的意義,就在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命運,是值得討論的,同樣一個背景下面,中國的知識分子,各作家自己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沈從文是一種選擇,巴金是一種選擇,老舍是一種選擇,曹禺也是一種選擇。
用淺近的話,沒什幺睿智,就是從我一輩子,一輩子經過吧,就感覺人很復雜,人的經歷是千變萬化,人是經過,經過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從好到壞,從壞到好,尤其我現在病了,而且老了,許多事情都忘的精精光光,好的、壞的事情,記憶力都沒有了。——曹禺
3、老舍
1899年,老舍出生在北京一戶貧困的滿族人家。老舍在中學里就顯示出了寫作的天賦。在英國倫敦東方大學任教期間,因為寂寞思鄉(xiāng),老舍開始在三個便士一個的作文簿上寫對過去生活的印象。這些“寫著玩”的東西得到新文學運動健將許地山的賞識,推薦到《小說月報》發(fā)表,從此一發(fā)不可收。
青年時期,老舍一邊教書一邊寫作。建國后,老舍擔任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許多重要職務,并獲得了北京市政府頒發(fā)的“人民藝術家”稱號。每逢這位老人的誕辰紀念日,人們都要把各種贊譽獻給他。
老舍,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和幽默大師,他以描寫北京市民生活見長。老舍的許多作品,特別是最成功的作品,比如《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和《茶館》都是以北京為背景的。
一九九四年,踏訪老舍生前的蹤跡,仍令人心情沉重,尤其當你想到這個人,生前所擁有的聲譽,想到他的非正常的死亡的時候。在北京我們時時看到他的身影,總覺得行走在他的作品的氛圍中。胡絜青女士回憶丈夫老舍的文字,似乎蘊含著女性特有的沉靜與堅忍,她在文章中寫道,老舍從1924年開始寫小說,到他1966年逝世為止,42年間從來沒有中斷過文學創(chuàng)作,說來有點兒意思,他一生寫的幾乎都是北京,但是他正式開始寫作生涯,卻不是在他的故鄉(xiāng)北京,而是在倫敦。
北京很大,就在老舍那個時期,北京也很大,除了胡同以外呢,還有比如是富商,也還有大學,還有官場。但是這些呢,都不在老舍視野的中心,那么老舍事實上寫的是胡同,胡同里的四合院,胡同里的雜院。他的經驗范圍是,北京這個地方的生活,北京這個地方的胡同里的生活,所以很自然的就有某種特殊的味道,他對這一點也越來越形成自覺,感覺到這應該是他的一個強項。
他提供了一種體驗北京生活的,或者是描述北京的,這樣的一種方式,這到現在還影響著很多人對北京的觀察,對北京這個地方的文化的感覺和體驗。
對旗人的描寫,我覺得也提供了他小說中和他的劇作中一種歷史的縱深。其實他在這種描寫中,有一種憑吊的感情在里邊,雖然經常用調侃的調子,但是里面有一種悲愴的東西,所以使得他的這些小說,……有某種豐富性。
老舍先生沒有留下骨灰,后來的骨灰安放儀式,實際上是一次追悼和平反,家人為了紀念他,把他生前用過的一支鋼筆、一支毛筆和他戴過的眼睛放到了骨灰盒里。因為他平時愛喝茶,又愛花,家人還把花茶中的茉莉花揀出,也放到了骨灰盒里,這幾件東西就代表了老舍。
朋友們常常勸我不要幽默了,我感謝,我也知道自己常因幽默而流于討厭,可是經過這兩次的失敗,我才明白,一條狗很難變成一只貓。——老舍
4、徐志摩
徐志摩 ,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笔名奈r?、云譃a椎?。浙江海宁人。先后就读又G蝦;笱А⑻旖蟣毖蟠笱Ш捅本┐笱А?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新月詩人”徐志摩逝于1931年11月19日,他是因乘坐的飛機失事身亡的。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知名度很高而又不尋常的人物,他如同一扇窗,讓東西兩方的人同時窺見了彼此文學藝術領域中的無價之寶。徐志摩的故事,不只是因為這個轟動并影響中國人心靈至今的故事是起源與英國劍橋,也不只是因為他的詩、他在文壇上的貢獻和地位,更因為他在一個古老歷史的國度里展現了執(zhí)著信仰、追求真愛的年輕生命。
五零年代很多詩人,可能很努力的要表達一些東西,我們都覺得他們都好硬,他們都有一點點咬牙切齒的樣子,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真是風流瀟灑的,真是能夠駕馭文字到,如所謂彈丸數珠那樣的,恐怕很少人能夠趕的上徐志摩。
當時他們只想到一個問題,就是把這個文言變成白話,但是沒有想到,在詩的品質方面把它提高??傁氲椒凑且蛔兂砂自?,大家都看得懂就行了。后來發(fā)現變白話,如果是不把它再提高,不把它再錘煉的話,它不是文學語言,所以它是有限度的,它的發(fā)展是有它的局限的。最后到了徐志摩,到了這個新月社的這批人,他們就希望把詩在白話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它的音樂性。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一架小型郵政飛機從南京飛往北京,飛機上坐著神彩飛揚的徐志摩,但是濟南上空的大霧,使得這架飛機撞山失事。
詩人徐志摩悄悄地走了,雖然他說,我死了的時候,親愛的,別為我唱悲傷的歌,但是人們并不會忘記,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不會忘記交匯時互放的光亮。
如果戀愛是藝術浪漫的人生,那么婚姻就是現實生活的人生,婚后的徐志摩,處于生活奔波和藝術追求之間,很難兩全,所以他的飛,也可以說是逃,最后卻是戲劇性的結束了光彩奪目。但是稍顯短促的一生,他如此辭別了人間,恢復了自由,也給文學的天空,留下了一片水晶似的光明。
我的心靈,是用來保持生命中成功的狂喜,但如雨果所言,我們是有罪的,處以無限期緩刑之死刑,期間有中場時間,有些人在混混噩噩中渡過,有些人以熱情渡過,最聰明的是像孩童般的,游走于藝術及歌曲中,因為這是我們延長,這中場喘息時間的一個機會,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最多,這高度的熱情,可給我們狂喜的快感及愛的憂郁。——徐志摩
5、蕭乾
蕭乾,原名蕭秉乾,北京人,蒙古族。1935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新聞系,任天津、上海、香港《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兼旅行記者。蕭乾一生著作甚豐,曾寫下大量的回憶錄、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和譯作,包括長篇小說《夢之谷》、自傳體作品《未帶地圖的旅人》、報告文學《人生采訪》,及翻譯作品《好兵帥克》和《培爾•金特》。晚年,他與夫人文潔若耗費五年時間合譯的現代派意識流巨著《尤利西斯》 (Ulysses),更z槭廊慫⒛浚謚泄朧飛暇哂欣锍癱囊庖濉?
蕭乾一生兼小說家、散文家、副刊主編、戰(zhàn)地記者及翻譯家等多重身份,構成了其多姿多彩的人生,他常自喻為“不帶地圖的旅人”,因為“沒有地圖照樣走路,而且會更不平淡,更有趣”。蕭乾一生就憑著一支筆采訪了豐富的人生!
1939年8月31號,一位29歲的中國人踏上了開往英國的輪船,這一天正好是希特勒>Q定攻占波蘭的日子。第二天,歐洲大戰(zhàn)爆發(fā)了!于是,中國有了自己的親臨二戰(zhàn)歐洲戰(zhàn)場的戰(zhàn)地記者--蕭乾!他自稱是一個不帶地圖的旅人,而且他認為,沒有地圖也可以走路。而且會走得更不平淡、更有趣!
恐怕沒有比傳奇更恰當的形容詞來描寫蕭乾的一生了。這位出身貧寒的蒙族后裔一落地就沒見過父親的面,11歲的時候,母親跟著去世了,使他徹底的成為人間孤兒。蕭乾以半攻半讀的方式在崇實學校斷斷續(xù)續(xù)地上了十年學,他曾到北新書局當練習生,后來遠赴英國教書和研究,他親身經歷過歐戰(zhàn),采訪了波斯坦會議,紐倫堡審判以及聯合國的成立這些刺激的頭條新聞。
對于一個北京城守門人的兒子來說,這種獨一無二的生命之旅,怎是當初料想的到的呢!人生本來就充滿了變量與未知。正因為如此,人生才有創(chuàng)造的可能,與冒險的刺激。
蕭乾的一生不斷有這種機遇,這種際遇很難說是好是壞,但是他恰恰是在一個非常有傳奇性的關鍵時刻,有他的身影。
人不帶地圖就擁有無限的可能,這樣腳步停止的地方才會是終點,不帶地圖的旅人,也許會比別人多遭遇一些意料不到的艱難險阻,但是卻比別人更多地閱歷了人世間的瑰麗風景,不帶地圖的旅人會說,我無法掌握自己如何去死,但我能掌握自己如何去生活,他會把自己走過的腳步連成線,畫成一張地圖,
這張地圖不是要帶在身上,而是存放在心里的。
我覺得我的晚年很幸福,我這個人的物質欲望不大,你們來看,你們這幾位,我的房間都坐不了,屋子小,等等,我的物質欲望不大,我就希望有一個小天地,可以寫東西。
我覺得我還是對了,怎么能按著書本來做人呢,所以我說我不要地圖。——蕭乾
6、沈從文
從士兵、到文學家、學者,從湘西到北京,作家沈從文用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向世人描繪了一個美得讓人心碎的奇異鄉(xiāng)土世界。
沈從文,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煥,生于湘西鳳凰縣,有苗漢土家族的血統。他以 “鄉(xiāng)下人”的主體視角審視當時城鄉(xiāng)對峙的現狀,批判現代文明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所顯露出的丑陋。沈從文在現代文學史上,是一個有某種傳奇性的人物,他的特別,在于閱歷本身的特殊性,也在于他的整個文學經歷的這種特殊性。他自己有一句話,很能夠代表他的特點,他說,我是中國的最后一個浪漫派。作家沈從文一生努力描繪的,是一個美麗的個人化的原始王國,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認為,只有小學畢業(yè)的沈從文是個天才。而他自己卻說,我不是什么天才,我就是耐煩,耐煩是湖南人的一個說法,意思就是不厭其煩,而這也許正是沈從文,成為一個大作家的原因。
1902年生的,1988年去世的,一生有八十六年,實際上,他這一生是追求人性的一生,追求一種美好的,一種素樸的人性。他在小孩的時候,不肯讀書,一種兒童的天性,要盡量讓它張揚讓它發(fā)揮。那時候小時候他讀私塾,后來是新式小學,他也不愿意,到小學畢業(yè),按照我們現在的觀念,他不是一個很用功讀書的孩子,而是個野孩子,所以呢,他就要逃學,利用逃學的時間呢,他就接觸大自然。
很多年以后,年紀大了,見的也多了,回過頭來看,我們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情,我們排斥的,拒絕的,有些是很寶貴的東西,現在我在整理他的遺著,遺留下來的書信、史料,編輯全集,這個過程當中,每看一些東西,就越來越感覺到,我們不了解他,到后來,中國人再來認識他的時候,我也有這樣一個過程,我還需要重新認識他,我們這么長的時間,這么不了解這樣一個人,是很奇怪的事情,但是這是事實。
他其實是一個,很強烈的理想主義者,他覺得應該建立一種比較理想,比較健全的一種人性,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他的作品,他自己也說,我的作品也是帶著夢的色彩,他寫《邊城》并不是對古老中國的復原,他其實他也是作夢,他一路追尋到少數民族,到民間文化,到鄉(xiāng)土中國,甚至到神話傳說當中去尋找。
像他用田園牧歌式的寫法,他寫著這樣一個人間的故事,寫著這些日常的故事的時候,其實宗法式的社會里,有很多不好的東西,他自己的作品里,不斷的寫到這一點,他感覺到這個問題,可是他仍然最后的結局,是要處理的非常美的,他把它處理的非常美,為什么呢?我覺得他是一種對抗,他是對一個現代性的對抗。
生活中有很多偶然,而在生命中比理性,更有力量的是情感,一個人的一生是由偶然除以或者是乘以若干的情感來完成的。——沈從文
7、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翻譯家,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人物。他1881年生于浙江紹興,1902年赴日本學醫(yī)。但后來他意識到醫(yī)學只能拯救人的身體,救不了人的靈魂,于是他棄醫(yī)從文。
魯迅發(fā)表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在他從文的30年間,共有“述著29種,250余萬言”,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魯迅剛剛去世的時候,與他同時代的一位作家,郁達夫曾這樣斷言,魯迅雖死,其精神當與中華民族永存。
魯迅是現代中國文學中,最能深入探討民族心靈黑暗面的作家。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有關部門進行了一次國民閱讀調查,在被提名的170位現當代作家中,魯迅位居榜首。
魯迅不愿意別人曲解和誤讀他的作品,因此也不要別人為他作傳,他曾說他看見自己死后有一只蒼蠅停在他的臉上舔著他的鼻尖,于是他惱怒地說,閣下,我不是什么偉人,你無須到我身上尋找作論的材料。
可是魯迅他投入這個(新文化)運動的動機,還有另一個自救的動機,所以仔細分析,他對救人的這一套主張,他的看法的話就要比他們復雜。他最有名的一個說法,就是所謂鐵屋子的說法。錢玄同勸他要喚醒大眾,他就反問他,如果大眾昏睡,是在鐵屋子里昏睡,這個鐵屋是萬難打破,當你醒過來以后,發(fā)現無路可走,那不是更痛苦嘛,還不如安靜的,讓他們昏睡過去算了。然后錢玄同就拿一句話來反駁他,既然醒過來,就有可能打破鐵屋子。魯迅想一想也對,可能性誰也不能排除。魯迅終究是投身.群埃強梢韻爰?,他跟钱玄同栽燆破其侜屋讚砟,这哥Y廈嬋捶ㄊ遣灰謊摹?
魯迅用一種寓言的文體,創(chuàng)造出一個寓言式的人物,而這個人物連名字都沒有,所以叫作阿Q,根據周作人的的研究,這個Q就是一個臉,臉后面有一個辮子,Q要用拉丁文的寫法,就是沒有眼睛的臉,后面有一個辮子,也就是說他描寫的是,一群沒有靈魂的中國人。
我認為魯迅是在五四時代,可能最重要的一個作家,假如新青年雜志的時期,沒有他的這些小說創(chuàng)作的話,新文學運動是假的,是空的,因為只有觀念,真正使得新文學運動,可以落實,而且動人。
我一直覺得魯迅是一個,基本上他是一個中年的作家,而不是一個年輕的作家,所以他的基本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事實上是不合乎五四的要求,因為五四是新青年的文化,不管年齡多大,你的文體寫的是,還是一種新青年的模式,口號式的模式,而魯迅的東西,越寫越中年,越寫越彷徨,甚至略帶一種他叫做一種憂郁,一種孤獨的氣氛。
不要做任何關于紀念的事,忘記我,管自己生活。——魯迅
8、郁達夫
1896年12月7日,郁達夫出生于浙江富陽,祖父和父親都曾是當地頗有名望的儒醫(yī),算得上是書香門第。郁達夫曾在日本求學十年,生活行為或創(chuàng)作都受到日本很深的影響。
上海,是郁達夫崛起于文壇的地方。在北伐戰(zhàn)爭時期,他的創(chuàng)作進行到高潮。1927年,郁達夫開始主持文學社團“創(chuàng)造社”的重大事務,并先后主編《創(chuàng)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及《新消息》(月刊)。
郁達夫是五四最開始時期兩個重要文學流派之一的重要代言人。奠定他文學地位的,基本上都是他31歲以前的作品。郁達夫的一生充滿著濃生的悲劇色彩,他的情感生活和文學創(chuàng)作,常常讓我們聯想起,頹廢和浪漫這兩個詞匯,他把自己病態(tài)的生命獻上反叛的祭壇,讓世人感覺到他的率真和勇氣。
郁達夫我覺得是另外一個,五四文學重要的現像,而這個現像我們在傳統文學史上,完全忽略了。郁達夫代表了五四最開始的時期兩個重要文學流變,他是一個重要代言人,郁達夫的澎湃激昂,郁達夫的浪漫而不知道節(jié)制,可以說是寓言了以后,巴金以后那個強烈的浪漫傳統。
郁達夫在自傳里寫到,兩年的蟄伏已經把我的戀鄉(xiāng)之情完全隔斷。1913年9月,在北京供職的大哥郁曼陀東度日本考察司法,郁達夫決定跟隨兄長赴日本讀書,郁達夫這一去,從此遠離家鄉(xiāng),盡管他又回鄉(xiāng)娶過親、避過難,但在精神上他就再也沒有回去。只是富陽的老家,還有一個人,他的結發(fā)妻子孫荃,到死還在癡癡地等他回來。
郁達夫的性完全是病態(tài)的,不健康的,他的性里面你看到的沒有喜悅,本來性不應該是這樣子的,可是在他來講,完全是一種懺悔,他又克制不了,于是就在那種,掙扎跟矛盾的夾縫里面,他(是)找不到出路的一個人。
五四那一代,比他早的幾個像魯迅、茅盾,都是以一種客觀的身份,作者都隱在幕后來寫別人,來嘲笑別人,或者是說批評別人批評社會,好像你不覺得作者自己有什么問題,所以,郁達夫是第一個自剖的作家。
他在這段時間,曾經有兩句很有名的詩,就是,曾因酒醉鞭名馬,只怕情多累美人,這是非常有名的詩,事實上就寫出他當時,實際生活的一個寫照。用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來表達他對社會,對于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對金錢他也是這樣的,把錢放在鞋子底下要踐踏,就說你壓迫了我,我現在來壓迫你。他曾經不只一次地,跑到馬路當中,對著汽車,用手比著手槍,說,我要槍斃你們,對有閑階級,對強權一種反抗,這種反抗表示,有的時候是用很戲劇性的,很奇特的一種方式。
我不是什么斗士,只不過是一個作家。——郁達夫
9、朱自清
1898年,朱自清出生在江蘇東??h的普通官宦人家。由于父親懷疑新式學校的教學方法,朱自清仍然在私塾中讀經集古文和詩詞歌賦,這一切都給他后來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1919年,朱自清,開始了他的新文學創(chuàng)作?!稑暉粲袄锏那販屎印?,是朱自清的第一篇散文創(chuàng)作,受到文學界空前的贊譽。朱自清自己也從詩人轉變?yōu)樯⑽淖骷?。在毛澤東發(fā)表的《別了,司徒雷登》這篇著名的政論文章里,不點名地提到了一位“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中國教授,他正是朱自清。
《背影》,是朱自清醞釀了八年之久才寫出的一千五百字的精致散文,他與父親朱洪軍也成為20世紀中國最典型的父子關系板例之一?!逗商猎律愤@篇凄美的作品,不斷滋潤著年輕學子的心靈,朱自清成為清華校史里值得驕傲的一部分。
在京浦鐵路南京浦口車站的月臺上,我們試圖追尋曾在萬千人腦海中重現過的那一襲《背影》,透過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色馬褂的永恒背影,我們感受到了朱自清的筆尖散發(fā)出來的人性力量,也重新回到朱自清所處的那個新舊文化更替的特殊年代。
僅僅是對一位年邁的父親,為遠行的兒子買橘子,這樣平凡場景的描寫,卻讓每一位讀過文章的人,都有永不褪色的感動。除了靠朱自清細膩的描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定格了20世紀初年,中國社會的一幕有意味的場景,一個丟了官欠了債的落破父親,一個風華正貌的青年學生。在代表一種新效率、一種新文明的火車鐵軌旁邊,那一襲告別的《背影》,無疑是一個生動的文化寫照。
讀朱自清的散文,就好象是一個中國的讀書人,當然已經向世界文化開放了,他是一個溫厚的教師,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又是為人子而有孝心的,所以他的藝術人格,又是一種型態(tài)。
從周作人到朱自清這些人,他們?yōu)槭裁聪胍獜闹袊鴤鹘y文學之中去找,找出白話文學的源頭,我覺得這個里面是要清理自己。所以朱自清雖然寫這些散文,可是他也想要說明,說明我們這種散文跟中國古代,那種我們所打倒的這種言志的,那種受到儒家影響的,要文以載道的那種,是不一樣的。我們有另外一種文學的傳統,這個傳統可以作為,我們現在進行文字書寫的時候,一種新的安身立命之道。
朱自清的特點,是許多感情寫的過去,許多許多事情,經過很多年以后再寫,不是馬上就寫出來,他經過記憶羅網的篩選,經過感情的沉淀以后,那么寫出來以后,它是真情的東西。
彌望是恬恬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的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輕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佛在牛奶中洗過一樣,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朱自清
10、張愛玲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內。對于張愛玲來說,她生命最燦爛的時期就在上海,上海是她的舞臺,她在那里一鳴驚人。
1942年,在香港大學讀書的張愛玲,因為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中斷學業(yè)回到淪陷了的上海。在這個孤島上張愛玲以寫作謀求生路,一年之內發(fā)表了8篇作品,到年底,張愛玲已經是上海最紅的女作家。張愛玲在上海發(fā)表的第一篇作品就出名了,那是小說《第一爐香》。1944年12月,上海蘭心大劇院,根據張愛玲的成名作品《傾城之戀》改編的同名話劇在這里上演。1945年,散文集《流言》出版。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出版四天就再版,從她為小說集《傳奇》設計的封面,就能隱約看出傳統通俗小說代給她的影響。
1994年6月張愛玲出版了回顧一生的照相簿《對照記》。她用自己一生中殘存下來的照片圖文對照地寫成了絕筆之作,是十八本全集里的第十八本。或許這是張愛玲的苦心安排,她要用張愛玲的方式,為我們留下最后的線索,讓我們好像玩拼圖游戲一樣,穿越時光,從各種角度把她的身影拼湊起來。
她出來寫的時候,她只有二十二、三歲,她一出來就是很好的,她跟有一些作家不一樣,有些作家經過一些琢磨,或者是像學徒一樣的,她沒有,她一出來就是風華絕代的。
她的家庭的生活,特別是她的母親,基本上是一種非常西洋式的東西,所以張愛玲的小說,應該是反應的是,一個非常洋化的,一個上海租界的世界,她把租界的文化,把它放在小說的背后,就是說把租界整個西方的大背景,放在小說的背后,正好像托爾斯泰,把整個拿破侖、法國文化,放在他的小說背后一樣,前面所表現的是什么呢,是典型的上海小市民的生活。
張愛玲最了不起的一點,就是說她生活在洋的世界里面,不忘土的中國文化,可是她在描寫,土的中國文化的時候,又不忘她背后,是一個洋的現代性的世界,至少我的感覺,就是說,張愛玲的世界,是又非常的小,又非常的大,她擺在前面的是一些小擺飾,而這些小擺飾,它超越了上海,當時的一種現代的時空感。
她覺得女人是像大地一樣,她最喜歡的女人形象,就是大地母親,男人很喜歡改變,女人好像永遠一日三餐,說即使是大毀滅之后,只要有女人在,這個世界會在女人手里面,重建起來的,還是這種日常生活的世界。
上海是傳統的中國人加上近代高壓生活的磨練。新舊文化種種畸形產物的交流,結果也許是不甚健康的,但是這里有一種奇異的智慧。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fā)展我的天才外,無生存的目標。——張愛玲
內附精美小冊子
《文人百年——二十世紀上半葉篇》(人物)
編輯推薦:
文壇巨匠,他們的思想、文字留芳千古,然而,很少有人關注他們的創(chuàng)作來源于他們的不同的經歷,來源于他們的別樣的感受。本片節(jié)選了20世紀初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人,將他們傳奇的一生進行久遠的回溯與充分的展現。
在這里,您將跟同我們一起尋找他們當年的行蹤,捕捉他們那一時期激烈的內心活動。另外,您還將發(fā)現百年前的中國具有想象之外的另一種風貌。
一.魯迅、徐志摩、曹禺、老舍、巴金
二.朱自清、張愛玲、郁達夫、沈從文、蕭乾
內容簡介
1、巴金
巴金,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地主大家庭里,原名李堯棠,從1987年起,巴金得到了來自國內外的各種殊榮,意大利、法國、美國和香港都把文學的最高榮譽授予了巴金。然而,這位文壇世紀老人一生的經歷比他的文學作品更富有傳奇性。
巴金15歲給陳獨秀寫信,19歲出版《民眾半月刊》,以《激情三部曲》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其中第一部《家》是以自己的家族背景所寫的。他曾非常崇拜無政府主義理論家克魯泡特金,早年去法國留學時還曾與兩個被判處死刑的無政府主義者通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巴金曾經擔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并且主編了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等文學期刊。他晚年所寫的《隨想錄》無論是思想性還是歷史性都早已超出了文學本身的意義。
1987年11月,北京圖書館舉辦了一個巴金文學創(chuàng)作六十年的展覽,當時已經很少出門的女作家冰心坐著輪椅也參觀了這個展覽,在展覽會上冰心說了這樣一句話,巴金就像是一個熱水瓶,外邊冷,里邊熱。他憂郁的時候,正是他很自然的時候,而巴金痛苦的時候,也正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冰心的這個比喻概括了巴金一生的精神狀態(tài)。巴金這樣說過,我寫作是因為我內心的激情在不斷地燃燒,如果不寫,我將無法得到安寧。
在中國現代作家中,巴金是受西方影響較深的一位……剛到巴黎時,巴金曾有過一段孤寂的時日,他常常一個人默默地行走在寬暢的街道上,他的心好像被關閉了,到處是無形的墻壁,巴黎圣母院傳來的鐘聲,在他聽來是一種悲鳴。夜里,當孤獨感引出深深的鄉(xiāng)愁,他就取出信紙,向遠方的親人傾訴他的心聲。他漫無目的地走著,來到了盧梭的銅像腳下,巴金抬頭仰望著這個屹立的巨人,悄悄地說了許多話。
很多老年人都應該是一個,非常安穩(wěn)的,求太平的這樣生活,可是巴老以身作則,把自己放到一個靈魂拷問所里去拷問。巴金晚年的靈魂,好像人格有了巨大分裂以后,重新彌合了。彌合以后,即使有完整的東西,中間又有一個裂痕,這裂痕是無法彌合起來的,但是形象是彌合起來了,這就顯得特別悲壯感人。
他要寫作起來,好像是有魂靈附身一樣,他一寫下去就一發(fā)不可收拾,有千言萬語要傾訴,他能夠抓住所謂時代的命脈,鼓舞了或是訴說了,一代革命青年的他們的心聲,在這點我想是,巴金的最重要的貢獻。
我得獎受之有愧,我寫作六十年的成績并不大,但是目前最重要的是,我寫字也困難,行動也不方便,身體也不好,精力也不夠,所以寫東西恐怕不會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我就是最后要用行動來證明,我所寫的、所說的這一生,到底我是真是假。——巴金
2、曹禺
曹禺,生于1910年,天性憂郁敏感。他10歲就讀完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19歲就讀完了英文版的《易卜生全集》,在23歲寫出《雷雨》之前,他已經讀過250部世界名劇。曹禺受到易卜生、奧尼爾和契訶夫等人的影響,在內心里他渴望成為中國的莎士比亞。這個從小受到戲劇滋養(yǎng)的幸運兒,把他的全部才華都獻給了戲劇。天才的曹禺以他的經典作品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曹禺是中國現代最偉大的劇作家之一,他在青年時期創(chuàng)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是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經典之作,是被反復改編上演頻率最高的戲劇。然而曹禺后期的作品卻總是被人批判為主題先行,他曾經在北京協和醫(yī)院深入調查足足三個月,記了二十多本筆記,真誠地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現在被當作反面教材的劇本——《晴朗的天》。
曹禺的女兒萬方說:在曹禺所塑造的許多戲劇人物身上都有曹禺的影子。
曹禺的一生,就像一個戲劇舞臺,他以他的人格和情感,演繹了變幻莫測的世態(tài)和善惡更迭的人情,大幕已經落下,而曹禺卻以他筆下那些已得到永生的人物,繼續(xù)著他生命的演出。曹禺這個名字,已經被寫在了中國戲劇舞臺的天幕上。
青年時代的曹禺心目中的大學是清華,清華園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民主的校風,使年輕的曹禺感到更加自由,在這里曹禺開始接觸交響樂,他喜歡莫扎特的作品,他還學過巴松,但是因為演奏技巧太難,而沒有堅持學下去。清華校園內的這座圖書館,應該說是曹禺戲劇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溫室。
曹禺向萬方透露了,內心最秘密的夢想,他想成為托爾斯泰,和莎士比亞那樣的作家。后來我(萬芳)曾經把他這一段,關于他想當莎士比亞這一段,寫到文章里了,后來我(萬芳)把這文章給他看。……我一去,他說,你害死我了。我說,怎么了。他說,你怎么能說我想當莎士比亞啊,就我,就曹禺,還想當莎士比亞,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嘛。我說,你是想當嘛。然后他說,想當,對,我想當上帝也可以,可是不行啊。
我認為作為戲劇家的曹禺,到了《家》就結束了,以后他的意義,就在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命運,是值得討論的,同樣一個背景下面,中國的知識分子,各作家自己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沈從文是一種選擇,巴金是一種選擇,老舍是一種選擇,曹禺也是一種選擇。
用淺近的話,沒什幺睿智,就是從我一輩子,一輩子經過吧,就感覺人很復雜,人的經歷是千變萬化,人是經過,經過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從好到壞,從壞到好,尤其我現在病了,而且老了,許多事情都忘的精精光光,好的、壞的事情,記憶力都沒有了。——曹禺
3、老舍
1899年,老舍出生在北京一戶貧困的滿族人家。老舍在中學里就顯示出了寫作的天賦。在英國倫敦東方大學任教期間,因為寂寞思鄉(xiāng),老舍開始在三個便士一個的作文簿上寫對過去生活的印象。這些“寫著玩”的東西得到新文學運動健將許地山的賞識,推薦到《小說月報》發(fā)表,從此一發(fā)不可收。
青年時期,老舍一邊教書一邊寫作。建國后,老舍擔任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許多重要職務,并獲得了北京市政府頒發(fā)的“人民藝術家”稱號。每逢這位老人的誕辰紀念日,人們都要把各種贊譽獻給他。
老舍,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和幽默大師,他以描寫北京市民生活見長。老舍的許多作品,特別是最成功的作品,比如《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和《茶館》都是以北京為背景的。
一九九四年,踏訪老舍生前的蹤跡,仍令人心情沉重,尤其當你想到這個人,生前所擁有的聲譽,想到他的非正常的死亡的時候。在北京我們時時看到他的身影,總覺得行走在他的作品的氛圍中。胡絜青女士回憶丈夫老舍的文字,似乎蘊含著女性特有的沉靜與堅忍,她在文章中寫道,老舍從1924年開始寫小說,到他1966年逝世為止,42年間從來沒有中斷過文學創(chuàng)作,說來有點兒意思,他一生寫的幾乎都是北京,但是他正式開始寫作生涯,卻不是在他的故鄉(xiāng)北京,而是在倫敦。
北京很大,就在老舍那個時期,北京也很大,除了胡同以外呢,還有比如是富商,也還有大學,還有官場。但是這些呢,都不在老舍視野的中心,那么老舍事實上寫的是胡同,胡同里的四合院,胡同里的雜院。他的經驗范圍是,北京這個地方的生活,北京這個地方的胡同里的生活,所以很自然的就有某種特殊的味道,他對這一點也越來越形成自覺,感覺到這應該是他的一個強項。
他提供了一種體驗北京生活的,或者是描述北京的,這樣的一種方式,這到現在還影響著很多人對北京的觀察,對北京這個地方的文化的感覺和體驗。
對旗人的描寫,我覺得也提供了他小說中和他的劇作中一種歷史的縱深。其實他在這種描寫中,有一種憑吊的感情在里邊,雖然經常用調侃的調子,但是里面有一種悲愴的東西,所以使得他的這些小說,……有某種豐富性。
老舍先生沒有留下骨灰,后來的骨灰安放儀式,實際上是一次追悼和平反,家人為了紀念他,把他生前用過的一支鋼筆、一支毛筆和他戴過的眼睛放到了骨灰盒里。因為他平時愛喝茶,又愛花,家人還把花茶中的茉莉花揀出,也放到了骨灰盒里,這幾件東西就代表了老舍。
朋友們常常勸我不要幽默了,我感謝,我也知道自己常因幽默而流于討厭,可是經過這兩次的失敗,我才明白,一條狗很難變成一只貓。——老舍
4、徐志摩
徐志摩 ,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笔名奈r?、云譃a椎?。浙江海宁人。先后就读又G蝦;笱А⑻旖蟣毖蟠笱Ш捅本┐笱А?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新月詩人”徐志摩逝于1931年11月19日,他是因乘坐的飛機失事身亡的。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知名度很高而又不尋常的人物,他如同一扇窗,讓東西兩方的人同時窺見了彼此文學藝術領域中的無價之寶。徐志摩的故事,不只是因為這個轟動并影響中國人心靈至今的故事是起源與英國劍橋,也不只是因為他的詩、他在文壇上的貢獻和地位,更因為他在一個古老歷史的國度里展現了執(zhí)著信仰、追求真愛的年輕生命。
五零年代很多詩人,可能很努力的要表達一些東西,我們都覺得他們都好硬,他們都有一點點咬牙切齒的樣子,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真是風流瀟灑的,真是能夠駕馭文字到,如所謂彈丸數珠那樣的,恐怕很少人能夠趕的上徐志摩。
當時他們只想到一個問題,就是把這個文言變成白話,但是沒有想到,在詩的品質方面把它提高??傁氲椒凑且蛔兂砂自?,大家都看得懂就行了。后來發(fā)現變白話,如果是不把它再提高,不把它再錘煉的話,它不是文學語言,所以它是有限度的,它的發(fā)展是有它的局限的。最后到了徐志摩,到了這個新月社的這批人,他們就希望把詩在白話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它的音樂性。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一架小型郵政飛機從南京飛往北京,飛機上坐著神彩飛揚的徐志摩,但是濟南上空的大霧,使得這架飛機撞山失事。
詩人徐志摩悄悄地走了,雖然他說,我死了的時候,親愛的,別為我唱悲傷的歌,但是人們并不會忘記,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不會忘記交匯時互放的光亮。
如果戀愛是藝術浪漫的人生,那么婚姻就是現實生活的人生,婚后的徐志摩,處于生活奔波和藝術追求之間,很難兩全,所以他的飛,也可以說是逃,最后卻是戲劇性的結束了光彩奪目。但是稍顯短促的一生,他如此辭別了人間,恢復了自由,也給文學的天空,留下了一片水晶似的光明。
我的心靈,是用來保持生命中成功的狂喜,但如雨果所言,我們是有罪的,處以無限期緩刑之死刑,期間有中場時間,有些人在混混噩噩中渡過,有些人以熱情渡過,最聰明的是像孩童般的,游走于藝術及歌曲中,因為這是我們延長,這中場喘息時間的一個機會,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最多,這高度的熱情,可給我們狂喜的快感及愛的憂郁。——徐志摩
5、蕭乾
蕭乾,原名蕭秉乾,北京人,蒙古族。1935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新聞系,任天津、上海、香港《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兼旅行記者。蕭乾一生著作甚豐,曾寫下大量的回憶錄、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和譯作,包括長篇小說《夢之谷》、自傳體作品《未帶地圖的旅人》、報告文學《人生采訪》,及翻譯作品《好兵帥克》和《培爾•金特》。晚年,他與夫人文潔若耗費五年時間合譯的現代派意識流巨著《尤利西斯》 (Ulysses),更z槭廊慫⒛浚謚泄朧飛暇哂欣锍癱囊庖濉?
蕭乾一生兼小說家、散文家、副刊主編、戰(zhàn)地記者及翻譯家等多重身份,構成了其多姿多彩的人生,他常自喻為“不帶地圖的旅人”,因為“沒有地圖照樣走路,而且會更不平淡,更有趣”。蕭乾一生就憑著一支筆采訪了豐富的人生!
1939年8月31號,一位29歲的中國人踏上了開往英國的輪船,這一天正好是希特勒>Q定攻占波蘭的日子。第二天,歐洲大戰(zhàn)爆發(fā)了!于是,中國有了自己的親臨二戰(zhàn)歐洲戰(zhàn)場的戰(zhàn)地記者--蕭乾!他自稱是一個不帶地圖的旅人,而且他認為,沒有地圖也可以走路。而且會走得更不平淡、更有趣!
恐怕沒有比傳奇更恰當的形容詞來描寫蕭乾的一生了。這位出身貧寒的蒙族后裔一落地就沒見過父親的面,11歲的時候,母親跟著去世了,使他徹底的成為人間孤兒。蕭乾以半攻半讀的方式在崇實學校斷斷續(xù)續(xù)地上了十年學,他曾到北新書局當練習生,后來遠赴英國教書和研究,他親身經歷過歐戰(zhàn),采訪了波斯坦會議,紐倫堡審判以及聯合國的成立這些刺激的頭條新聞。
對于一個北京城守門人的兒子來說,這種獨一無二的生命之旅,怎是當初料想的到的呢!人生本來就充滿了變量與未知。正因為如此,人生才有創(chuàng)造的可能,與冒險的刺激。
蕭乾的一生不斷有這種機遇,這種際遇很難說是好是壞,但是他恰恰是在一個非常有傳奇性的關鍵時刻,有他的身影。
人不帶地圖就擁有無限的可能,這樣腳步停止的地方才會是終點,不帶地圖的旅人,也許會比別人多遭遇一些意料不到的艱難險阻,但是卻比別人更多地閱歷了人世間的瑰麗風景,不帶地圖的旅人會說,我無法掌握自己如何去死,但我能掌握自己如何去生活,他會把自己走過的腳步連成線,畫成一張地圖,
這張地圖不是要帶在身上,而是存放在心里的。
我覺得我的晚年很幸福,我這個人的物質欲望不大,你們來看,你們這幾位,我的房間都坐不了,屋子小,等等,我的物質欲望不大,我就希望有一個小天地,可以寫東西。
我覺得我還是對了,怎么能按著書本來做人呢,所以我說我不要地圖。——蕭乾
6、沈從文
從士兵、到文學家、學者,從湘西到北京,作家沈從文用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向世人描繪了一個美得讓人心碎的奇異鄉(xiāng)土世界。
沈從文,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煥,生于湘西鳳凰縣,有苗漢土家族的血統。他以 “鄉(xiāng)下人”的主體視角審視當時城鄉(xiāng)對峙的現狀,批判現代文明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所顯露出的丑陋。沈從文在現代文學史上,是一個有某種傳奇性的人物,他的特別,在于閱歷本身的特殊性,也在于他的整個文學經歷的這種特殊性。他自己有一句話,很能夠代表他的特點,他說,我是中國的最后一個浪漫派。作家沈從文一生努力描繪的,是一個美麗的個人化的原始王國,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認為,只有小學畢業(yè)的沈從文是個天才。而他自己卻說,我不是什么天才,我就是耐煩,耐煩是湖南人的一個說法,意思就是不厭其煩,而這也許正是沈從文,成為一個大作家的原因。
1902年生的,1988年去世的,一生有八十六年,實際上,他這一生是追求人性的一生,追求一種美好的,一種素樸的人性。他在小孩的時候,不肯讀書,一種兒童的天性,要盡量讓它張揚讓它發(fā)揮。那時候小時候他讀私塾,后來是新式小學,他也不愿意,到小學畢業(yè),按照我們現在的觀念,他不是一個很用功讀書的孩子,而是個野孩子,所以呢,他就要逃學,利用逃學的時間呢,他就接觸大自然。
很多年以后,年紀大了,見的也多了,回過頭來看,我們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情,我們排斥的,拒絕的,有些是很寶貴的東西,現在我在整理他的遺著,遺留下來的書信、史料,編輯全集,這個過程當中,每看一些東西,就越來越感覺到,我們不了解他,到后來,中國人再來認識他的時候,我也有這樣一個過程,我還需要重新認識他,我們這么長的時間,這么不了解這樣一個人,是很奇怪的事情,但是這是事實。
他其實是一個,很強烈的理想主義者,他覺得應該建立一種比較理想,比較健全的一種人性,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他的作品,他自己也說,我的作品也是帶著夢的色彩,他寫《邊城》并不是對古老中國的復原,他其實他也是作夢,他一路追尋到少數民族,到民間文化,到鄉(xiāng)土中國,甚至到神話傳說當中去尋找。
像他用田園牧歌式的寫法,他寫著這樣一個人間的故事,寫著這些日常的故事的時候,其實宗法式的社會里,有很多不好的東西,他自己的作品里,不斷的寫到這一點,他感覺到這個問題,可是他仍然最后的結局,是要處理的非常美的,他把它處理的非常美,為什么呢?我覺得他是一種對抗,他是對一個現代性的對抗。
生活中有很多偶然,而在生命中比理性,更有力量的是情感,一個人的一生是由偶然除以或者是乘以若干的情感來完成的。——沈從文
7、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翻譯家,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人物。他1881年生于浙江紹興,1902年赴日本學醫(yī)。但后來他意識到醫(yī)學只能拯救人的身體,救不了人的靈魂,于是他棄醫(yī)從文。
魯迅發(fā)表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在他從文的30年間,共有“述著29種,250余萬言”,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魯迅剛剛去世的時候,與他同時代的一位作家,郁達夫曾這樣斷言,魯迅雖死,其精神當與中華民族永存。
魯迅是現代中國文學中,最能深入探討民族心靈黑暗面的作家。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有關部門進行了一次國民閱讀調查,在被提名的170位現當代作家中,魯迅位居榜首。
魯迅不愿意別人曲解和誤讀他的作品,因此也不要別人為他作傳,他曾說他看見自己死后有一只蒼蠅停在他的臉上舔著他的鼻尖,于是他惱怒地說,閣下,我不是什么偉人,你無須到我身上尋找作論的材料。
可是魯迅他投入這個(新文化)運動的動機,還有另一個自救的動機,所以仔細分析,他對救人的這一套主張,他的看法的話就要比他們復雜。他最有名的一個說法,就是所謂鐵屋子的說法。錢玄同勸他要喚醒大眾,他就反問他,如果大眾昏睡,是在鐵屋子里昏睡,這個鐵屋是萬難打破,當你醒過來以后,發(fā)現無路可走,那不是更痛苦嘛,還不如安靜的,讓他們昏睡過去算了。然后錢玄同就拿一句話來反駁他,既然醒過來,就有可能打破鐵屋子。魯迅想一想也對,可能性誰也不能排除。魯迅終究是投身.群埃強梢韻爰?,他跟钱玄同栽燆破其侜屋讚砟,这哥Y廈嬋捶ㄊ遣灰謊摹?
魯迅用一種寓言的文體,創(chuàng)造出一個寓言式的人物,而這個人物連名字都沒有,所以叫作阿Q,根據周作人的的研究,這個Q就是一個臉,臉后面有一個辮子,Q要用拉丁文的寫法,就是沒有眼睛的臉,后面有一個辮子,也就是說他描寫的是,一群沒有靈魂的中國人。
我認為魯迅是在五四時代,可能最重要的一個作家,假如新青年雜志的時期,沒有他的這些小說創(chuàng)作的話,新文學運動是假的,是空的,因為只有觀念,真正使得新文學運動,可以落實,而且動人。
我一直覺得魯迅是一個,基本上他是一個中年的作家,而不是一個年輕的作家,所以他的基本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事實上是不合乎五四的要求,因為五四是新青年的文化,不管年齡多大,你的文體寫的是,還是一種新青年的模式,口號式的模式,而魯迅的東西,越寫越中年,越寫越彷徨,甚至略帶一種他叫做一種憂郁,一種孤獨的氣氛。
不要做任何關于紀念的事,忘記我,管自己生活。——魯迅
8、郁達夫
1896年12月7日,郁達夫出生于浙江富陽,祖父和父親都曾是當地頗有名望的儒醫(yī),算得上是書香門第。郁達夫曾在日本求學十年,生活行為或創(chuàng)作都受到日本很深的影響。
上海,是郁達夫崛起于文壇的地方。在北伐戰(zhàn)爭時期,他的創(chuàng)作進行到高潮。1927年,郁達夫開始主持文學社團“創(chuàng)造社”的重大事務,并先后主編《創(chuàng)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及《新消息》(月刊)。
郁達夫是五四最開始時期兩個重要文學流派之一的重要代言人。奠定他文學地位的,基本上都是他31歲以前的作品。郁達夫的一生充滿著濃生的悲劇色彩,他的情感生活和文學創(chuàng)作,常常讓我們聯想起,頹廢和浪漫這兩個詞匯,他把自己病態(tài)的生命獻上反叛的祭壇,讓世人感覺到他的率真和勇氣。
郁達夫我覺得是另外一個,五四文學重要的現像,而這個現像我們在傳統文學史上,完全忽略了。郁達夫代表了五四最開始的時期兩個重要文學流變,他是一個重要代言人,郁達夫的澎湃激昂,郁達夫的浪漫而不知道節(jié)制,可以說是寓言了以后,巴金以后那個強烈的浪漫傳統。
郁達夫在自傳里寫到,兩年的蟄伏已經把我的戀鄉(xiāng)之情完全隔斷。1913年9月,在北京供職的大哥郁曼陀東度日本考察司法,郁達夫決定跟隨兄長赴日本讀書,郁達夫這一去,從此遠離家鄉(xiāng),盡管他又回鄉(xiāng)娶過親、避過難,但在精神上他就再也沒有回去。只是富陽的老家,還有一個人,他的結發(fā)妻子孫荃,到死還在癡癡地等他回來。
郁達夫的性完全是病態(tài)的,不健康的,他的性里面你看到的沒有喜悅,本來性不應該是這樣子的,可是在他來講,完全是一種懺悔,他又克制不了,于是就在那種,掙扎跟矛盾的夾縫里面,他(是)找不到出路的一個人。
五四那一代,比他早的幾個像魯迅、茅盾,都是以一種客觀的身份,作者都隱在幕后來寫別人,來嘲笑別人,或者是說批評別人批評社會,好像你不覺得作者自己有什么問題,所以,郁達夫是第一個自剖的作家。
他在這段時間,曾經有兩句很有名的詩,就是,曾因酒醉鞭名馬,只怕情多累美人,這是非常有名的詩,事實上就寫出他當時,實際生活的一個寫照。用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來表達他對社會,對于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對金錢他也是這樣的,把錢放在鞋子底下要踐踏,就說你壓迫了我,我現在來壓迫你。他曾經不只一次地,跑到馬路當中,對著汽車,用手比著手槍,說,我要槍斃你們,對有閑階級,對強權一種反抗,這種反抗表示,有的時候是用很戲劇性的,很奇特的一種方式。
我不是什么斗士,只不過是一個作家。——郁達夫
9、朱自清
1898年,朱自清出生在江蘇東??h的普通官宦人家。由于父親懷疑新式學校的教學方法,朱自清仍然在私塾中讀經集古文和詩詞歌賦,這一切都給他后來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1919年,朱自清,開始了他的新文學創(chuàng)作?!稑暉粲袄锏那販屎印?,是朱自清的第一篇散文創(chuàng)作,受到文學界空前的贊譽。朱自清自己也從詩人轉變?yōu)樯⑽淖骷?。在毛澤東發(fā)表的《別了,司徒雷登》這篇著名的政論文章里,不點名地提到了一位“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中國教授,他正是朱自清。
《背影》,是朱自清醞釀了八年之久才寫出的一千五百字的精致散文,他與父親朱洪軍也成為20世紀中國最典型的父子關系板例之一?!逗商猎律愤@篇凄美的作品,不斷滋潤著年輕學子的心靈,朱自清成為清華校史里值得驕傲的一部分。
在京浦鐵路南京浦口車站的月臺上,我們試圖追尋曾在萬千人腦海中重現過的那一襲《背影》,透過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色馬褂的永恒背影,我們感受到了朱自清的筆尖散發(fā)出來的人性力量,也重新回到朱自清所處的那個新舊文化更替的特殊年代。
僅僅是對一位年邁的父親,為遠行的兒子買橘子,這樣平凡場景的描寫,卻讓每一位讀過文章的人,都有永不褪色的感動。除了靠朱自清細膩的描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定格了20世紀初年,中國社會的一幕有意味的場景,一個丟了官欠了債的落破父親,一個風華正貌的青年學生。在代表一種新效率、一種新文明的火車鐵軌旁邊,那一襲告別的《背影》,無疑是一個生動的文化寫照。
讀朱自清的散文,就好象是一個中國的讀書人,當然已經向世界文化開放了,他是一個溫厚的教師,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又是為人子而有孝心的,所以他的藝術人格,又是一種型態(tài)。
從周作人到朱自清這些人,他們?yōu)槭裁聪胍獜闹袊鴤鹘y文學之中去找,找出白話文學的源頭,我覺得這個里面是要清理自己。所以朱自清雖然寫這些散文,可是他也想要說明,說明我們這種散文跟中國古代,那種我們所打倒的這種言志的,那種受到儒家影響的,要文以載道的那種,是不一樣的。我們有另外一種文學的傳統,這個傳統可以作為,我們現在進行文字書寫的時候,一種新的安身立命之道。
朱自清的特點,是許多感情寫的過去,許多許多事情,經過很多年以后再寫,不是馬上就寫出來,他經過記憶羅網的篩選,經過感情的沉淀以后,那么寫出來以后,它是真情的東西。
彌望是恬恬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的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輕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佛在牛奶中洗過一樣,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朱自清
10、張愛玲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內。對于張愛玲來說,她生命最燦爛的時期就在上海,上海是她的舞臺,她在那里一鳴驚人。
1942年,在香港大學讀書的張愛玲,因為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中斷學業(yè)回到淪陷了的上海。在這個孤島上張愛玲以寫作謀求生路,一年之內發(fā)表了8篇作品,到年底,張愛玲已經是上海最紅的女作家。張愛玲在上海發(fā)表的第一篇作品就出名了,那是小說《第一爐香》。1944年12月,上海蘭心大劇院,根據張愛玲的成名作品《傾城之戀》改編的同名話劇在這里上演。1945年,散文集《流言》出版。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出版四天就再版,從她為小說集《傳奇》設計的封面,就能隱約看出傳統通俗小說代給她的影響。
1994年6月張愛玲出版了回顧一生的照相簿《對照記》。她用自己一生中殘存下來的照片圖文對照地寫成了絕筆之作,是十八本全集里的第十八本。或許這是張愛玲的苦心安排,她要用張愛玲的方式,為我們留下最后的線索,讓我們好像玩拼圖游戲一樣,穿越時光,從各種角度把她的身影拼湊起來。
她出來寫的時候,她只有二十二、三歲,她一出來就是很好的,她跟有一些作家不一樣,有些作家經過一些琢磨,或者是像學徒一樣的,她沒有,她一出來就是風華絕代的。
她的家庭的生活,特別是她的母親,基本上是一種非常西洋式的東西,所以張愛玲的小說,應該是反應的是,一個非常洋化的,一個上海租界的世界,她把租界的文化,把它放在小說的背后,就是說把租界整個西方的大背景,放在小說的背后,正好像托爾斯泰,把整個拿破侖、法國文化,放在他的小說背后一樣,前面所表現的是什么呢,是典型的上海小市民的生活。
張愛玲最了不起的一點,就是說她生活在洋的世界里面,不忘土的中國文化,可是她在描寫,土的中國文化的時候,又不忘她背后,是一個洋的現代性的世界,至少我的感覺,就是說,張愛玲的世界,是又非常的小,又非常的大,她擺在前面的是一些小擺飾,而這些小擺飾,它超越了上海,當時的一種現代的時空感。
她覺得女人是像大地一樣,她最喜歡的女人形象,就是大地母親,男人很喜歡改變,女人好像永遠一日三餐,說即使是大毀滅之后,只要有女人在,這個世界會在女人手里面,重建起來的,還是這種日常生活的世界。
上海是傳統的中國人加上近代高壓生活的磨練。新舊文化種種畸形產物的交流,結果也許是不甚健康的,但是這里有一種奇異的智慧。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fā)展我的天才外,無生存的目標。——張愛玲
內附精美小冊子
其它發(fā)布人:中國管理資源網
相似教材1
音像教材分類
專欄人物 更多
- [舒化魯] 企業(yè)整體規(guī)范化管理的實施
- [舒化魯] 管理授權與職業(yè)經理人階層
- [舒化魯] 企業(yè)內部的五種人
- [舒化魯] 職業(yè)經理人的薪資該怎么定
- [舒化魯] 成本控制,意識比方法重要
- [鐘永棣] 涉嫌構成詐騙罪之HR好心協
- [鐘永棣] 企業(yè)解雇行為違反內部規(guī)章制
- [鐘永棣] 缺席判決,用人單位任性也沒
- [鐘永棣] 違法解除能否100%恢復勞
- [鐘永棣] 拉橫幅維權,勞動者被無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