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波老師簡介
高海波老師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清華大學哲學系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2011-2012)。兼任中華朱子學會秘書長,中國哲學史學會船山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宋明理學、近現(xiàn)代中國哲學。著有《劉蕺山哲學思想研究》(三聯(lián)書店,2016)、《現(xiàn)代中國哲學史中的方法論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另外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tài)》、《道德與文明》等雜志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主持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般項目多項。參與北京大學儒藏中心校點古籍:明代蔡清《四書孟引》、清代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另外還擔任清華大學終身學習計劃“中國哲學學習班”的班主任,并為校友講授中國哲學史,陽明心學。還曾為清華留學生講授英文課程Chinese Philosophy。
所開設的課程有:
《中國哲學史》
《宋明理學》
《現(xiàn)代中國哲學》
《明代哲學研究》
《傳習錄研讀》
《中國哲學經典導讀》
主要學歷
2004.9—2008.7 北京大學 哲學系 哲學博士
主要學術經歷(包括國外經歷)
起 止 年 月 單 位 職 務(技術職務)
2008.7-2013.8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2011.7-2012.8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 訪問學者
2013-現(xiàn)在 清華大學哲學系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宋明理學,近現(xiàn)代中國哲學
學術兼職:
中國哲學史學會朱熹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儒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著作目錄:
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主要代表作如下:
專著:
《劉蕺山哲學思想研究》: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16年10月。
主要論文:
《論孔子仁學的實踐特性》,《道德與文明》,2017年,第一期。
《宋明理學從二元論向一元論的轉換:以理氣論、人性論為例》,《哲學動態(tài)》2015年,第12期。
《<老子>“道可道”的一種新的可能解釋》,《中國哲學史》,第三期,2015.
《梁漱溟的生命教育理論及其實踐》,《儒教思想文化研究》,第59輯,2015年,3月。
《陽明學的分化》,王中江、李存山主編《中國儒學》第8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劉宗周對陽明四句教的批評》,《中國哲學史》,2014年,第三期,第65-71頁。
《二程如何處理閑思雜慮》:《鵝湖》,臺北:鵝湖月刊社,2013年,第四期,第55-60頁。
《經典與詮釋:劉宗周中庸慎獨思想研究》,《哲學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第13卷。
主持與參與課題
主持課題
1、 現(xiàn)代中國哲學史上的方法論研究(項目編號:14ZXB011),北京市社科基金,2014年5月-2017年12月,在研。
2、 劉蕺山哲學思想研究,2015年清華大學人文社科振興基金(項目編號:2014WKHQ014),已結項。
參與課題:
1.陳來主持:國學主題館研究,中國國學研究與交流中心課題,負責先秦部分,2014年8月-11月,已結項。
2.陳來主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宣部馬工程重大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項目編號:2015MZD012),負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部分,在研。
3、參與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儒家典籍的校點工作,負責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已完成。蔡清《四書蒙引》,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