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實戰(zhàn)篇-國學智慧在管理的運用》

  培訓講師:楊智雄

講師背景:
楊智雄老師中國式管理(國學經典)實戰(zhàn)專家20+年企業(yè)咨詢管理與國學經典導入企業(yè)文化戰(zhàn)經驗華人領導論壇執(zhí)行長中華儒道研究協(xié)會顧問中國兩岸文經交流協(xié)會理事全球華人文化傳播集團首席顧問招商銀行長聘國學講師楊老師從2009年至今,常與曾仕強教授同時 詳細>>

楊智雄
    課程咨詢電話:

《國學實戰(zhàn)篇-國學智慧在管理的運用》詳細內容

《國學實戰(zhàn)篇-國學智慧在管理的運用》

國學實戰(zhàn)篇——國學智慧在管理的運用

課程背景:
中華文化至今仍能歷久彌新之特質、關鍵為何?文化內涵特質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核
心,是這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總綱。綱舉才能目張。道家、儒家、法家思想若其能整合
運用有助于高階領導者塑造一流的企業(yè)文化
國學經典在管理上要能實戰(zhàn)運用,首先要會通各家的重要思想,其中兵家告訴我們經
營管理的智慧并能掌握市場先機;法家讓我們了解君王層級并掌握法、術、勢的三角關
聯(lián)運用;道家思想蘊藏豐富的中華文化歷代君王的領導智慧;儒家則讓我們懂得君臣的
應對進退之道;而易經總其大成建構和諧的組織文化。若企業(yè)的中、高階層領導人才能
以了解國學經典會通各家的重要思想為基礎,整合東、西的管理特色并能有效互補,使
其『返本開新』,未來將再開企業(yè)更強、更大、更久、更有價值的新局。

課程收益:

提升領導者對中國各家國學思想及歷史經典的興趣,有助于建立可長可久的企業(yè)組織文
化。

了解中華文化的國學經典中的易經、儒、道、兵、法、釋等各家思想的要義與管理的運
用。

有效的掌握國學經典中的精髓,使企業(yè)能夠因應管理需求進而迅速有效合理的隨機應變


課程時間:1-3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企業(yè)界、政府機關、團體組織職位層級為副總以上的決策層領導者等
課程方式:講師講授+ 視頻互動+案例分析

課程大綱
第一講:國學經典各家思想會通
一、從群經之易經為根展開各家思想
1. 陰陽調和:
——儒家(較陽剛)道家(較陰柔),用易經整合(和諧無爭)
2. 以無應變
——道家(無為謀略),達成兵家(詭變)的境界
3. 最壞打算,最好準備
——儒家:荀子(性惡)的原因
二、從奇正相生掌握持經達權之道
1. 老子思想
1)奇正之道: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2)水的哲學:上善若水
3)其他哲理:正言若反;深藏不露
2. 孫子思想
1)奇正之道: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夫兵形象水
2)水的哲學:夫兵形象水
3)其他哲理:兵者,詭道也
三、組織高中基層對應各家思想運用
1. 高層領導:道家、釋家(佛學)最適用
2. 中堅干部:儒家、兵家最適用
3. 基層員工:墨家、法家最適用

第二講:從儒家經典中領悟管理智慧
一、《大學》德本才末【人品比才華更重要】
1. 大學”德者,本也;才者,末也”
2. 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
3.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二、《中庸》至誠如神【至誠真正可以前知】
1. 中庸”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
2. 中庸”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3. 中庸”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4. 易經下經第一卦(三十一卦):咸卦/最大的感應力,無心之感
注:
有心的感應:有心種花花不開
無心的感應:無心插柳柳成蔭
三、《孟子》重義輕利【見利思義之道】
1.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2. 孟子”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3. 孟子”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
仁,人之安宅也;義,
人之正路也”
4. 孟子”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正君而國定矣”
四、和諧無爭【鍋里有碗里才會有】
1. 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 陰陽調和:陰與陽都是一時的過程、手段,最終的結果、目的是要和諧合作
五、倫理為重【心目中有對方】
1. 孟子”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2.
論語”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第三講:從道家經典中領悟管理智慧
一、弱者道之用:柔弱勝剛強
1. 柔弱勝剛強。(第36章)
2.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第43章)
3. 守柔曰強。(第52章)
4.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第77章)
5.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第76章)
6. 強梁者不得其死(第42章)
7.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第22章)
二、道法自然
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
2.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37章)
三、反者道之動【正言若反】
1.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第25章)
2.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第16章)
3.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第65章)
四、無為而無不為
1.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
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8章)
2.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
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2章)
3. 為無為則無不治。(3章)
4.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37章)
5.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43章)

第四講:從兵家經典中領悟管理智慧
一、有效整合組織力的五事七計
五事:道、天、地、將、法
七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1. 經營理念:道
2. 外部因素:(天)時機、(地)市場
3. 內部因素:(將)領導、(法)制度
二、智慧是能把要利害合在一起看
1.
孫子兵法(九變篇):”智者之慮,必雜(摻雜;兼顧)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
于害而患可解”
2.
孫子兵法(謀攻篇):”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
,每戰(zhàn)必殆
三、經營戰(zhàn)略是能讓同業(yè)無法超越
1. 孫子兵法:”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
2. 孫子兵法:”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第五講:從法家經典中領悟管理智慧
一、法、術、勢對應組織高中基層的運用
1. 高層領導:用術
2. 中堅干部:任勢
3. 基層員工:尚法
二、法家將領導者管理功夫分三等級
韓非子(八經):”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
三、法家的組織運作規(guī)則特性定義
韓非子(問辯):”明主之國,令者,言最貴者也;法者,事最適者也。言無二貴,法不
兩適,故言行而不軌于法令者,必禁”

 

楊智雄老師的其它課程

國學與領導力課程背景:領導者的兩難在于喜歡任用聽話的部屬通常是不能干的,而能干的部屬卻常常不聽話;更深層的意義是部屬能干不只是做事能干,而經常是在最后能夠把領導者干掉的。所以領導功力高低的展現(xiàn)在統(tǒng)御(統(tǒng)兵御將)能力,這也是為什么會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用語的真諦。領導者的最重要任務就是知人善任而不是去作事;縱使有天大的才華,一旦事必躬親就會造成諸葛亮一生的

 講師:楊智雄詳情


領導統(tǒng)御學——卓越領導者的用人智慧課程背景:領導者的兩難在于喜歡任用聽話的部屬通常是不能干的,而能干的部屬卻常常不聽話;更深層的意義是部屬能干不只是做事能干,而經常是在最后能夠把領導者干掉的。所以領導功力高低的展現(xiàn)在統(tǒng)御(統(tǒng)兵御將)能力,這也是為什么會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用語的真諦。中國盛世的帝王典范,如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康熙、雍正、乾隆常為企業(yè)家

 講師:楊智雄詳情


組織經營學——群經之首易經的管理學課程背景:(美)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管理要有效必須與當地風俗民情相結合;只有中國人才能建設中國,只有中國人才能發(fā)展中國?!痹跂|方,組織管理更重在培訓中堅干部(如樹干是樹根、樹葉的樞紐),只要干部能具備高難度承上啟下的轉化力,其組織必可永續(xù)經營。易經為何為國學的群經之首?易經為何是華人領導者最想學,卻也是領導者最難學會的

 講師:楊智雄詳情


國學修煉篇——國學與職業(yè)素養(yǎng)課程背景:在國學經典的各家重要思想中,兵家告訴我們經營管理的智慧并能掌握市場先機;法家讓我們了解君王層級并掌握法、術、勢的三角關聯(lián)運用;道家思想蘊藏豐富的中華文化歷代君王的領導智慧;儒家則讓我們懂得君臣的應對進退之道;而易經總其大成建構和諧的組織文化。若能有效整合運用各家思想,有助于中、高階領導者塑造一流的企業(yè)文化。更進一步領悟經

 講師:楊智雄詳情


國學修煉篇——國學智慧與智慧人生課程背景:國學經典至今仍能歷久彌新之特質,其關鍵在用人哲學的無形智慧。中華文化注重在合,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合成一套學問,即所謂的人生管理。人生管理並非知識可以學習的來,須用智慧去領悟。中華文化的在國學經典的各家重要思想中,兵家告訴我們經營管理的智慧并能掌握市場先機;法家讓我們了解君王層級并掌握法、術、勢的三角關聯(lián)

 講師:楊智雄詳情


國學修煉篇——領悟經典提升修己境界課程背景:中國盛世的帝王典范,如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康熙、雍正、乾隆常為企業(yè)家所仰慕,隨著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其帝王領導統(tǒng)御學更值得現(xiàn)代企業(yè)家借鏡,如唐太宗所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國學經典的各家重要思想中,兵家告訴我們經營管理的智慧并能掌握市場先機;法家讓我

 講師:楊智雄詳情


國學經典論語在管理中的運用第一講:論語的核心價值與哲學基礎一、國學經典論語的價值1.為何領導者要學習國學經典論語?2.國學經典論語思想核心價值為何?3.國學經典論語在各家思想中定位?4.國學經典論語影響企業(yè)組織文化5.國學經典論語對現(xiàn)代企業(yè)的啟示6.領導者要如何活用國學經典論語二、執(zhí)兩用中的和諧哲理1.根源易經系辭傳一陰一陽之謂道2.以和為貴力致中和持經達權

 講師:楊智雄詳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