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業(yè),膨脹的泡沫
作者:馬訓科 139
作者:馬訓科--《銷售與管理》陜西記者站站長
乳業(yè)背景資料: 近年來我國乳品工業(yè)取得飛快發(fā)展。 2002年,中國乳制品工業(yè)企業(yè)有1600多家,其中,國有企業(yè)及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yè)有462家。這462家企業(yè),共擁有資產總額310億元,從業(yè)人員11.60萬人,產品銷售收入340.29億元,利潤總額19.73億元。 今年1至6月份,我國乳制品企業(yè)液體乳及乳制品工業(yè)總產值為191.23億元,同比增長36.82%;銷售收入220.31億元,同比增長39.35%;實現利潤14.98億元,同比增長65.98%;乳制品產量68.10萬噸,同比增長30.87%;液體乳產量246.07萬噸,同比增長63.27%。 筆者以為:“增長”不能代表“繁榮”,增長的只是“數字”而已。 問題一:沒“奶”的娘怎么當? 目前,全國現有存欄奶牛約566萬頭,但平均單產鮮奶每年不到2000公斤。全國現有奶??偭恐校贩N比較好的大約有200萬頭,不足一半。 試問1600多家乳品企業(yè):真正給你供應奶源的奶牛有幾頭?給你供應的優(yōu)質鮮奶有幾斤? 中國奶牛頭數的年增長幅度只有10%,而奶制品的只有年銷量增長卻高達30%。憑借中國奶牛的自然增長,未來3年-5年內,國內的奶牛數量難以支撐乳業(yè)近年來高達30%(甚至50%)的年增長速度。 還問1600多家乳品企業(yè):你的產量在增長,你的銷售在增長,你的利潤在增長,但奶源匱乏,你的增長點從何而來?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報道,某某乳品企業(yè)擁有自己的奶源基地,某某乳品企業(yè)建設自己的牧場園區(qū)等等。筆者以為:“自己的奶源基地”真正的意義是擁有屬于企業(yè)自己的奶牛數量和鮮奶質量,而不是跑馬圈地。 再問1600多家乳品企業(yè):你所指的方圓幾十里甚至幾百里“基地”里有幾頭奶牛?你所指的“自己的奶源基地”里奶牛的鮮奶究竟供應給了誰? 問題二:原料奶何時不摻假? 據新疆媒體報道說,在新疆,牛奶摻雜、摻假現象十分嚴重。有些農戶向大廠交奶遭拒收后,再摻水、摻假售給小廠或奶販謀取利潤。在新疆石河子地區(qū),居然出現了出售“假奶配方”的廣告。 中國乳品行業(yè)的奶源大都是農戶散養(yǎng),乳品企業(yè)上門收購或者養(yǎng)牛戶集中象奶站供應,原料奶攙假是很普遍的事情。給原料奶摻假的不僅僅是養(yǎng)牛戶,一些農場也給原料奶里摻假。 業(yè)內人士也曾呼吁:“收奶這一關確實很重要,包括對農民的教育,包括收奶站的建立,這些問題都要解決?!? 雖然國家有關部門對飲用奶的抽檢結果差如人意,但是,原料奶的標準實際上是一種相當于與“基本小康”水平相適應的低標準。 有專家擔憂地說,“我國的一級奶,在很多國家都判定為不能作為液態(tài)奶的原料,這樣的質量標準,對于提升我國乳品業(yè)的發(fā)展相當不利。”而且國家第三方的質量監(jiān)測基本上沒有開展起來。 問題三:擠奶牛的奶,還是擠奶農的奶? 中國的奶牛每年被擠出來的奶量是遠遠不夠中國企業(yè)的加工產能的。 一方面乳業(yè)高速增長,市場對乳品需求增大,乳品加工飛速發(fā)展,乳品產量大幅增加。 但另一方面,國內的乳牛飼養(yǎng)業(yè)卻一直沒有發(fā)展起來,乳牛飼養(yǎng)場的奶牛供應不足。 就這種情形下,有些乳品加工企業(yè)給奶農或農場打白條,并一再壓價,奶農的利益大大受損。據報道,許多地方還出現了奶農倒奶、宰牛賣牛的現象。 這是目前乳品行業(yè)一直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從此也可以反映乳品行業(yè)非理性的趨勢。 在奶牛飼養(yǎng)市場不旺、原奶供應不足的前提下,是誰滿足了高速增長的乳品加工市場?大量的奶源究竟從何而來? 筆者認為:一些乳品企業(yè)其實現在不是在投入資金搞基礎建設,搞奶牛飼養(yǎng)增加奶源,而是在弄虛作假,糊弄消費者。 問題四:生產方式還要落后多久? 目前,我國奶牛的飼養(yǎng)主要以小規(guī)模、分散型的農戶飼養(yǎng)為主。一般每家農戶飼養(yǎng)奶牛都是三五頭,多一點的也只有二十頭左右。 生產規(guī)模小,必然導致成本偏高。有了規(guī)模,才能購買擠奶設備,安全生產。一位業(yè)內專家說,“千家萬戶的奶牛業(yè),你沒有辦法保證它的質量”。 我國目前年銷售額上億元的企業(yè)有12家,在500萬元以上是359家。而一半以上的乳品加工企業(yè),日處理鮮奶能力都在20噸以下。 國外的乳品企業(yè),是產銷高度一體化的企業(yè),從奶牛的飼養(yǎng),到乳品加工,到市場營銷等全部是一體化的。 現在,我國的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業(yè)之間,還沒有真正建立起共擔風險、利益共享的有機完整的產業(yè)化鏈條。 這樣的乳業(yè)生產現狀,究竟還能跑多快?究竟還能跑多遠? 30%的增長速度是一種馬拉松的堅持?還是一種暫時的短跑沖刺? 問題五:信譽在哪里?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牛奶是指新鮮的牛奶,不添加任何的輔料,也不抽取任何成分。 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國內有些企業(yè)長期以來一直采取以還原奶充作鮮奶的做法牟取高額利潤。 雖然國內有關產品質量管理部門對這一做法并未明確表示禁止,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樣做是合法的。 據悉,還原奶主要指用奶粉制作的液態(tài)奶,其成本較新鮮牛奶低20%左右,添加到新鮮牛奶中使得制成營養(yǎng)成分少于鮮奶,口感也比較差。還原奶和鮮奶在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方面存在著差距,消費者在選擇時完全處于“模糊消費”的境地。 現在,有那家乳品企業(yè)敢站出來說“我的企業(yè)從沒有使用奶粉”? 現實情況是,許多企業(yè)從國外進口廉價的奶粉,生產“還原奶”,貼上“純鮮奶”標簽出售。更有甚者,某些乳品企業(yè)偷偷的把鮮奶的出廠日期向后標注好幾天甚至十幾天。 筆者以為:現乳品企業(yè)盲目追求利潤,非理性趨勢非常明顯,乳品企業(yè)信譽從何而來?乳品行業(yè)信譽從何而來? 問題六:你拿“概念”欺騙誰? 近年以來,乳品行業(yè)內出現的一系列概念炒作也帶來了市場的動蕩。 有關“殺菌乳”與“滅菌乳”哪個更好引起了消費者的關注。有關專家指出,“殺菌乳”和“滅菌乳”是兩種不同工藝的產品,但殺菌工藝和滅菌工藝都是以最大程度上殺滅生鮮乳中的細菌,以最小程度改變生鮮乳的物理、化學和感官指標為原則所設定的。同樣,行業(yè)內還出現了“酸牛乳”同“乳酸菌乳飲料”之爭等。還有“無抗奶”、“高鈣奶”和“特濃奶”等概念奶的炒作。 乳品企業(yè)的概念之爭,爭到底,就是對消費者的欺騙。乳品企業(yè)自己所標榜的“產品概念”,豈止是不符合國家強制執(zhí)行標準,甚至是沒有任何標準可言。 比如:一些企業(yè)將干酪標成“奶酪”、“芝士”,將奶油標成“黃油”、“白脫”,將殺菌乳標成“純鮮牛奶”、“鮮牛奶”,將含乳飲料標成“巧克力牛奶”、“草莓牛奶”,將乳酸菌飲料標成“活性乳”、“甜酸乳”等。 也有一些厚臉皮的乳品企業(yè),竟然敢在包裝袋上印“100%純牛奶”。你的純牛奶從哪來的?你的純牛奶有多少?你先騙過你自己再來騙消費者好不好? 我認為:在我國乳品消費市場尚未成熟的今天,乳品企業(yè)更不應該拿你的概念來欺騙消費者,你的概念能活幾歲? 問題七:“降價”隱藏著什么? 以西安市場為例,純奶品牌共有19個,從5月底就開始降價,6月中旬降到最低價4.8元/升。各品牌1升裝的純奶降價為:伊利7.5元降至5.8元,光明特濃牛奶7.7元降至5.8元,完達山更是從6.2元跌到4.8元,降出了該重量級的最低價。 乳品除了明著降價外,變相降價也隨之而來。蒙牛500ml“買三贈一”、夏進500ml“買二就贈一”,維維一直在送傘;銀橋也以“買三贈一”跟進。上海產的達能牌圓杯特濃酸牛奶,買4送1,賣9塊錢;最便宜的酸牛奶是寧夏產的西夏牌果味酸奶,8袋才賣2.9元。 降價為什么?這是廠家的目的,姑且不談。 降價背后隱藏著什么? 據了解:1噸進口奶粉,可以還原8到10噸鮮奶,許多企業(yè)從國外進口廉價的奶粉,生產“還原奶”,貼上“純鮮奶”標簽出售。 這巨大的利潤空間,即使是降價,能傷到乳品企業(yè)哪根筋骨呢?要不然,這每年平均30%的增長率從何而來? 問題八:資本整合就會有規(guī)模優(yōu)勢嗎? 今年,伊利股份、光明乳業(yè)、新希望集團、娃哈哈、維維股份等紛紛以重金投于乳業(yè)。此外,三元、三鹿正在申請股票發(fā)行,完達山一度擱淺的上市計劃也開始重新啟動。 以新希望為例,從去年開始利用資本,在全國通過收購、控股、兼并等方式重組了10多家乳品企業(yè),短短一年時間讓新希望躋入乳業(yè)第一方隊,顯然是得益于資本之力來實現的。 繼鄂爾多斯進軍乳業(yè)與伊利結盟,雀巢并購云南蝶泉之后,果汁老大匯源集團也進軍奶業(yè)。資本大鱷德隆集團下一個目標也是乳業(yè),并已與烏魯木齊農墾乳業(yè)集團聯合發(fā)起成立新疆兵地天乳業(yè)有限公司,目標劍指“全國乳業(yè)十強”。 看來,中國乳品業(yè)的“諸侯割據,演繹春秋”的序幕已經拉開。 但問題是:無論你是合縱連橫,還是收購兼并,你如何做到“強者恒強”?你的根基(基礎設施)牢固嗎?你的彈藥(奶源)充足嗎?你的戰(zhàn)略(營銷)有效嗎?你的將帥(人才資源)在哪里? 問題九:憑什么應對“洋”奶? 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業(yè)品牌全都進入中國市場,國際乳業(yè)巨頭中已有4家在中國建廠。 另據國家統(tǒng)計局資料顯示:去年“三資”乳業(yè)的產值已占到中國乳業(yè)產值的1/3左右,利稅總額占40%以上。 據悉,目前世界上的三大乳業(yè)巨頭都已經在中國排兵布陣。跨國公司如瑞士雀巢、日本森永、意大利帕瑪拉特等,都先后在黑龍江建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和生產基地,通過合資、收購、租賃、委托加工等形式,間接控制當地奶源。 借助資本實力,以收購兼并的方式,可能在更高層面上占據中國的乳業(yè)資源;而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關稅的下調,眾多的國外乳品企業(yè)還將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特別表現在固態(tài)奶方面。 中國的乳品企業(yè)如何處于市場有利地位?是繼續(xù)窩里斗“概念戰(zhàn)”、“價格戰(zhàn)”,還是已經做好了防御工事? 乳品企業(yè)能不能自問:連自己國內強制執(zhí)行的乳品標準都達不到,憑什么應對有著國際乳品標準的洋品牌?更何況,你知道洋品牌會出那張牌? 問題十:何時完成標準體系? 我國乳制品“最新”的法規(guī)還是1986年制定的。現實情況是中國奶業(yè)這幾年發(fā)展速度非???,17年前的標準已經難以適應新的行業(yè)要求,政府管理的發(fā)展跟不上乳品行業(yè)的發(fā)展。 根據國家生鮮牛奶收購標準GB6914-86,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標,國家一級奶應小于50萬個/毫升、二級奶100萬個/毫升、四級奶則達到400萬個/毫升。而在國外,美國、加拿大收奶時甚至規(guī)定,如牛奶中微生物超過5萬個/毫升,就要從嚴處罰。 微生物指標過高,主要是因為原料奶受到了污染,而原料奶的污染主要又來自于手工擠奶方式。如果奶頭清洗不凈,容器等衛(wèi)生條件又欠佳,就會使原料奶直接受到污染。再加上牛奶由手擠到小桶、小桶到大桶、大桶到奶車,其間多個環(huán)節(jié)使原料奶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這就會造成原料奶的二次污染。此外,牛舍設施不良,糞便等不及時清理,一些雜菌、大腸菌以及臭氣等都可以從空氣中進入擠奶設備和生乳中,這也是原料奶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 因此,國家管理部門應該盡快對奶牛的品種規(guī)定、奶牛養(yǎng)殖及收奶過程的規(guī)范、乳制品的成分注明、乳品添加劑的管理等方面,出臺完整的、系統(tǒng)的標準體系。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http://mxkno1.anyp.cn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029-84295307 84206613 13359252585馬訓科
擴展閱讀
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47 2024.09.29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導師在蘇州主講第24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集集團、中鹽集團、中國建材、花園集團、深南電路、中原證券、空軍裝備5720等多家大型企業(yè)
作者:姜上泉詳情
中國郵政重慶公司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 2024.09.12
2024年9月9日–10日,姜上泉導師在中國郵政集團重慶公司訓練輔導降本增效系統(tǒng)。重慶郵政90多位財經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輔導。2天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針對郵政速運的經營特點,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五階
作者:姜上泉詳情
技術降本促進商務降價—降本增效中國行 2024.08.28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導師在北京主講第244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建材、宇通客車、建龍集團、中國鐵路物資股份、中國遠大集團、中航物資裝備等多家500強企
作者:姜上泉詳情
快贏改善消除浪費—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8.22
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姜上泉導師在武夷山主講第243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75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經管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系
作者:姜上泉詳情
向人效提升要增長—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6.17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導師在廣州主講第238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平安、科達股份、溫氏集團、東凌集團、德聯集團、德賽科技股份、三七互娛網絡科技、湖南郴電
作者:姜上泉詳情
開源增收是最好的降本降費—降本增效中 2024.05.27
2024年5月24日—5月26日,姜上泉導師在泉州主講第23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36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中高層經管人員參加了3天2夜《利潤空間—降本
作者:姜上泉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不講道理才是硬道理 165
- 2HP大中華區(qū)總裁孫振 234
- 3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90
- 4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101
- 5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98
- 6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421
- 7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226
- 8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51
- 9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