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建制化視角下的中國消防工程學科
作者:段耀勇 吳立志 233
[關鍵詞] 消防;學科建制;實驗室;同行評議
消防工程的學科建制與氧化燃燒學說和火災科學的建立
消防工程學科在中國已經初步完成了自身的建制過程。回顧這段簡短的歷史,人們會注意到這個過程中的兩次飛躍都與消防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火災科學)的突破有關聯(lián)。
1.1 氧化燃燒學說的建立與消防工程學科的初建
氧化燃燒學說的建立促使消防工程學科擺脫對感性和經驗知識依賴,使它發(fā)展為以近代科學理論為基礎的一門科學。也正是對燃燒過程有了科學和正確的認識,攀谷嗣竊諢鷦值姆樂沃杏辛蘇返睦礪壑傅跡蘭際蹕低騁慘蛭⑷肓絲蒲Ю礪鄣男孿恃憾⑸酥實謀浠?nbsp;
拉瓦錫于1777年向巴黎科學院提交了(燃燒概論)的報告,建立起了為近代消防學提供科學理論基礎的氧化燃燒學說。1871年傅蘭雅口譯、徐壽筆譯的(化學鑒原)是我國首先系統(tǒng)介紹西方化學知識的著作。但由于這些知識傳播的范圍僅限于少數(shù)知識階層,加上將正確的燃燒理論應用于近代消防的概念并未傳人我國,因此,它對人們的觀念并未產生較大影響。到20世紀30年代初期,它才較全面地被我國接受并得到廣泛傳播。由于氧化燃燒學說揭示了火災的成因和條件,氧化燃燒學說很快就在消防領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為科學的火災觀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也指出撲滅和預防火災的科學方法。
直至20世紀50年代,作為防火、滅火的科學依據(jù)和理論基礎“經典燃燒三角”理論才被國人逐步認識和深化。氧化燃燒學說的建立和在中國的傳播,最終在消防領域中起到了樹立新消防觀念、提供明確的滅火方法等作用。比如《消防警察全編》中就對火和火災的危害有了比較科學和全面的系統(tǒng)的認識;指出消防是世界文明進步的產物,社會越發(fā)展火災越頻繁,消防就越顯重要;樹立了建立消防警察制度的觀念;還強調為更好的滅火,要遵守救護人命是首要任務的原則,同時還要調查水利和地理并不斷改良器械,提出3種科學的滅火方法。這本書雖然介紹的是源于歐洲的日本的消防理念和技術,但是足以說明隨著氧化燃燒學說的確立,使消防科學和消防技術水平有了飛躍式的發(fā)展和提高。
1.2火災科學的興起和發(fā)展與消防科學的再建制
解放前,中國的消防科技主要是通過日本間接地向歐美學習,1905年清政府曾派少數(shù)人到日本短期學習近代消防。建國后的前30年以學習前蘇聯(lián)為主。為解決建國后中國消防科技人員急缺的問題,國家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聘請前蘇聯(lián)消防專家舉辦培訓班,選派學員到前蘇聯(lián)進修,在人民譬察干部學校設立消防專業(yè)等。1957年8月15日,我國選派巧名干部(俄語專業(yè))到蘇聯(lián)留學兩年。學成回國后,他們分別在消防教育、管理、宣傳、科研等方面為振興中國的消防事業(y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們是中國現(xiàn)代消防科研、教育事業(yè)的奠基人。消防教育開始興起。
1956年1月9日在現(xiàn)在的中國刑警學院設消防教研室,增設消防專業(yè)。從留蘇歸來人員中選調8人擔任消防教員,后歷經文革周折的下放和重新啟用,至1992年消防教研室和消防教育建制化,劃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2004年由武警學院開始招收消防工程專業(yè)方向的碩士生。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稱“火災實驗室”),1992年由中國科學院批準邊建設邊對外開放,是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的我國火災科學領域惟一的國家級研究機構。1996年就招收12名工程熱物理專業(yè)博士生。此時,中國消防工程學科的建制過程基本完成。
火災科學在我國的確立和發(fā)展,使我國的消防科技水平能在同一個平臺上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競爭和對話。20世紀詢年代的H.W.艾蒙斯將質量守衡、動量守衡、能量守衡和化學反應原理用到建筑火災的研究中,開創(chuàng)火災過程機理研究的先河。愛丁堡大學的D.卓斯戴爾出版的《火災動力學》系統(tǒng)地闡述了火災科學的理論體系。
1985年國際火災安全科學學會成立,其研究的領域包括伙災化學、火災物理、火災動力學、火災探測報警與自動滅火系統(tǒng)、被動防火技術、建筑防火設計、人在火災中的行為、火災風險評估、火災調查、消防安全管理等。這標志著人類對火災機理的認識從無知到近代的氧化燃燒學說,進一步飛躍到火災動力學的研究階段。
2 消防工程學科的建制化與驅動模式分析
2,1 學科的建制化與驅動模式分析
學科建制化問題是科學史學家與科學社會學家共同關注的一大課題。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學者們對自然科學、自然科學學科發(fā)生建制化的過程與機制進行了大量研究。人類活動的建制化是指由參與此類活動的人們形成某種有秩序的社會系統(tǒng)的過程,它也是一組適當?shù)膬r值、信念、規(guī)范在人們思想中獲得內化的過程。學科的建制化則指處于零散狀態(tài)且缺乏獨立性的一個研究領域轉變?yōu)橐婚T獨立的、組織化了的學科的過程。
在一門準學科發(fā)生建制化的過程中,其研究者需為之提供辯護,以促成一系列事情,例如,基本問題域的確定、特有的研究方法或程式的構建、學術規(guī)范的確立以及學術話語體系的形成等的認知、認同與學科專業(yè)刊物的創(chuàng)建、學術隊伍的組織化與培養(yǎng)學術后繼的機制化等為特征的職業(yè)認同。
學術活動要實現(xiàn)高度建制化,除在共同體內部要建立相應的教育與管理組織外,還需要使該領域內的成果為整個學術共同體與社會接受和運用,即內部成果外部化。學科建制化的核心是指該學科的內部的學術活動的建制,而且學科(核心是學術)的建制活動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故而學術活動也可以在較低層次上實現(xiàn)不充分的建制化。
判斷學科的建制化是否充分,應綜合考慮建制化得以實施的規(guī)模與程度。西方學者都強調教育系統(tǒng)與管理系統(tǒng)方面的指標(博士培養(yǎng)計劃的設立、學術權威機構的效力等)。人們除了著重考慮學術研究傳統(tǒng)或范式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內在標志外,還應考慮學術的社會效應,看它是否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是否為社會所認同并贏得較為充分的社會支持,如新學人的進入、研究資金的投入等。因此,人們在研究學科建制化時,大多對學科內部某些價值概念或學術信念的內化過程給予特別的關注,而不單只是考慮建制化過程的種種表現(xiàn),如建立學會、出版刊物、學術交流制度與規(guī)范、后備人才培養(yǎng)制度等。
學科的形成是社會建構的結果,其核心是該社會系統(tǒng)內部的管理—控制系統(tǒng)與集體行為之間的互動作用,這個管理—控制系統(tǒng)又可分為權力系統(tǒng)與權威系統(tǒng)。與之對應,學科建制或再建制化的動力機制(學科建制化的驅動模式),可理想地分為權威系統(tǒng)驅動模式與權力系統(tǒng)驅動模式。
發(fā)端于學術權威學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結構,以非強制的方式建立學術范式、互動制度及相應的教育制度,通過展現(xiàn)學術魅力與社會功能吸引新學人。在此模式中建制化過程歷時較長,往往帶有自主性與“自轄性”。
而發(fā)端于學術權力乃至于社會權力結構的學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以強制方式規(guī)定學術范式、互動制度及相應的教育制度。該模式建制化過程歷時較短,常呈現(xiàn)出“他主性”與“他轄性”。
當然兩種模式在學科的建制化中是交織在一起的。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許多學科的建制化歷程發(fā)端于權力系統(tǒng)。
2.2 消防工程學科的建制化與驅動模式
消防工程學科在中國的建制化與公安部、武警學院的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揮系和公安部的4個消防科學研究所以及中國科技大學的火災實驗室密切相關。在這些單位中逐步形成一個從事消防科技研究的學術團體,并創(chuàng)建了消防科技雜志和中國消防協(xié)會。近幾年,我國消防科技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并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和學科隊伍。由于學科建制的初創(chuàng)是基于權力模式下“他主性”推動,從科學社會學以及科學學科建制化的相關理論可知,這種模式需要轉變?yōu)闄嗤到y(tǒng)模式下自主模式。
消防工程學科建制化的本質是學術建制化,而學術的建制化歷程不但涉及學術專業(yè)團體或機構、學術刊物的組建,也涉及學術綱領的確立或重建。學術建制化成功與否取決于:
其一是要看是否會導致專業(yè)學術團體、刊物的出現(xiàn),以及社會對消防學術的支持程度。
其二是要看是否出現(xiàn)成功的學術研究范式(或研究綱領)。
我國的現(xiàn)狀是消防工程學科沒有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也沒有國家級核心期刊的消防工程學科雜志,這都不利于消防工程學科的建制化。
1956年初建立消防局不久便從全國各地抽調一些工程師,開始進行消防技術的科研工作:之后又從地方大專院校抽調了10多名畢業(yè)生,共計20多人,購買了一些設備,在消防局內組建了消防科學研究室,這是我國消防科研機構的雛形。1957年公安部開始籌建消防科學研究所,1963-1965年公安部的4個消防科學研究所相繼成立。成都消防科學研究所、天津消防科學研究所、沈陽消防科學研究所和上海消防科學研究在各具特色的研究領域中進行了出色的工作,參與消防科學的初建,并為完善消防科學的建制化作了學術上的積累。武警學院設有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揮系和一個以消防科技研究為主的科學技術研究所,它是為消防事業(yè)培養(yǎng)和輸送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搖籃,也是惟一的一所設有消防本科專業(yè)的院校。4個消防科學研究所、武警學院的消防本科教育以及“火災實驗室”所做的工作使消防工程學科完成了其初始的建制過程,并為它的再建制化奠定了基礎。
4個消防科學研究所以及警學院消防專業(yè)的設置和人才的培養(yǎng),都是在公安部的領導規(guī)劃下建立的。因此,消防工程學科的建制化是在權力驅動的模式下完成的。之后,該領域的一些專家在自由的學術研究中成長起來,逐漸成為權威系統(tǒng)的支柱,他們對消防工程學科進行辯護,使消防工程學科最終得到學術界和社會的認可。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消防工程學科在我國的初始建制化主要遵循權力系統(tǒng)驅動模式,這使得消防研究在我國未能充分地實現(xiàn)學術研究傳統(tǒng)的多元化,由此導致較為單一的學術格局長期存在。’在此格局中展開學術批評十分困難,而學術互動的實質恰恰是理性的批判。筆者認為,學術研究最終走向專家系統(tǒng)驅動模式才是良性模式。
3 權威消防學術期刊、研究生教育、實驗室建設與消防學科再建制
3.1 權威消防學術期刊、研究生教育與消防學科再建制
盡管武警學院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生,但是消防專業(yè)沒有研究生教育的現(xiàn)狀制約了消防工程學科發(fā)展和完善。學科建制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要有獨立的知識體系,而知識體系構建的基礎就是前沿知識的學術研究,研究生們是從事這種研究的學術后繼。
史蒂芬·科爾,將科學知識分為核心知識和前沿知識,研究生教育的開展無疑是在拓展消防工程學科的前沿知識,從而隨著對前沿知識的評價和認同,最終這些前沿知識會進入消防專業(yè)中共同認同的核心知識而變?yōu)橄辣究粕慕滩膬热?,從而逐漸完善和發(fā)展消防工程學科的知識體系,同時也培養(yǎng)了消防科技領域內的科研梯隊,從而保證了學術研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也是學術建制化中重要的條件。
《科學》雜志上的論文所發(fā)表的各種主張代表著當下科學界的前沿知識??茖W研究者在科學雜志的體系中接受調練,并通過在自己相關領域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論文贏得聲譽,也是將研究成果內化為該學科知識的必要條件。因此,科學雜志體系是科學事業(yè)的一個重要表征。
在前沿知識內化為核心知識的過程中反映出知識的產生和制造對學術期刊有很強的依賴性??茖W家們通過發(fā)表文章在圈內得到認可。他們贏得的聲望是靠同行評議來保證的,同行評議只不過是為應對紙張媒體的局限性而做的妥協(xié)。盡管同行評議會遺漏某些有價值的文章,但是通過同行評議對信息大幅度過濾顯然是有必要的,當然這是權宜之舉??傊?,關于科學的著述業(yè)、版權、閱讀和知識傳播特征的問題,都不再是哲學家、社會學家和科學史家的事情,而是涉及科學家自身的事情。
消防刊物是交流消防工作經驗、提高消防科學研究和技術水平、普及消防知識的一個很重要陣地。發(fā)達國家對此一向比較重視。據(jù)了解,日、美、英、法、前蘇聯(lián)、德等國的消防刊物就有78種。中國有《火災科學》、《中國消防》、《消防科學與技術》《消防技術與信息》等,另外《武警學院學報》也刊登相當分量的消防科技類的文章,但遺憾的是消防類科技期刊中沒有國家核心期刊。按照科學社會學的觀點,科學是一種職業(yè),科研工作者論文的社會評價是他們獲取資源的重要條件,因此,消防科技核心期刊的籌建,也會激勵他們的科研積極性。
建設學術雜志平臺并發(fā)揮其在學科發(fā)展中的作用有助于消防學科的研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同行評議是文章質量的保證,因此,消防科技雜志應該嚴格執(zhí)行匿名專家審稿評閱制度,另外為了同世界接軌要加強期刊的規(guī)范化,在文章格式以及所辦刊物的參數(shù)上可以參照世界上其他同類的雜志。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在期刊雜志數(shù)字化的趨勢下消防科技雜志也會電子、數(shù)字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科學雜志是科學知識中前沿知識經同行評議后的話語,它經過一般評價后會得到普遍的認可,從而變成該學科的核心知識,其中同行評議是文章質量的保證。而研究生教育正是擴大從事消防科學前沿知識研究隊伍的主要手段,因此,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規(guī)模是衡量一個學科建制化完善與否的標準之一??梢?,消防學科的建制化中,權威的學術雜志和研究生教育的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條件。
整個現(xiàn)代學術系統(tǒng)在中國的建制化歷程的作用都與它在西方國家的建制化歷程存在著重要區(qū)別。
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一直處于不斷的社會轉型之中,中國的現(xiàn)代學術事業(yè)也產生于這一偉大的歷史轉折期之中。就中國而言,現(xiàn)代學術系統(tǒng)的初始建制化歷程大多采取權力系統(tǒng)驅動模式,雖然歷時較短,但往往帶有他主性。因此,盡管中國的現(xiàn)代學術系統(tǒng)已經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仍然面臨著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在較為系統(tǒng)而客觀研討火災科學發(fā)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歷史背景和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指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務是推進消防工程學科在我國的再建制。
3.2 重點實驗室建設促使消防學科的再建制過程
自1985年第一屆國際火災科學大會召開以來,各國相繼建立火災科學實驗室,廣泛開展前沿性火災科學問題的國家級研究的國際合作?;馂目茖W已成為當今非?;钴S的交叉性科學研究領域,創(chuàng)新余地巨大。通過科學家們近20年的共同努力,認識了和正在認識火災現(xiàn)象的基本特性,并已積極地利用和發(fā)展其他工程學科的成果來研究火災安全技術原理。
1987年5月中國大興安嶺發(fā)生了特大森林火災,工程熱物理專業(yè)出身的范維澄意識到這是建立一個國家級火災研究機構的機遇。
1989年通過建立一個國家級火災實驗室的可行性論證,在“需要對火災進行系統(tǒng)研究,以深化對火災機理和規(guī)律的認識,從而為制定正確的撲火方案提供科學依據(jù)”思想的指導下,在我國建立起來的“火災實驗室”以及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火災科學,使消防工程學科出現(xiàn)了新的增長點,也解決了一些與火災相關的消防工程和技術的問題。
火災科學通過實驗室研究建立數(shù)學模型,定性乃至定量地估計或預測出小概率事件—火災危害的范圍,這就是火災風險評估,另外它還是研究火災防治的科學基礎和新原理,為從源頭上取得火災防治關鍵環(huán)節(jié)(“阻燃”、“探測”和“滅火”等方面)的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科學支撐。
與國際上火災科學的興起相比,中國火災科學的發(fā)展相對晚一些,但是“火災實驗室”長期立足于火災安全的基礎研究,重視在火災動力學演化理論與防治技術基礎方面原始創(chuàng)新,已取得了令國內外矚目的進展。國際火災科學學會前任主席昆梯爾對此予以高度評價,而且中國還獲得2005年第八屆國際火災科學大會舉辦權,這都說明我國的火災科學研究有了一定的國際地位。
重視工程技術的天津消防科學研究所、武警學院等院校正逐步重視火災科學基礎理論研究。與之相反,“火災實驗室”則以立足于基礎、注重應用、加強轉化的整體發(fā)展思路,從理論向技術和工程延拓。
2001年末火災實驗室還爭取到了國家首批科技奧運項目。這種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積極將基礎研究成果向中下游延伸的思路,是“火災實驗室”研究工作的重要特征?,F(xiàn)已取得了一些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國家消防行業(yè)主管部門予以積極評價:對提高我國消防技術的整體水平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促進消防行業(yè)技術進步,起到了先導作用,已取得了重大的社會效益。
4 結 語
有“消防工程”本科教育和“安全技術及工程”、“消防指揮學”碩士教育的武警學院與天津消防科學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有向基礎理論(火災科學)轉移的趨勢;而只有“工程熱物理”方向博士教育的“火災實驗室”,則依托其火災科學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向消防工程和技術領域延伸。這兩種趨勢說明,學術權威模式驅動下的火災科學與權利模式驅動下的“消防工程”開始相互滲透,緊密相連。
中國消防工程學科具備了再建制的結構,面臨整合協(xié)調兩者關系的契機。目前,加強學術互動,完善相應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充分實現(xiàn)多元化與國際化,重建現(xiàn)代學術制度,提升學術自主性,是消防工程學科建設的當務之急。
綜上所述,中國消防工程學科實現(xiàn)再建制化的一種可能途徑是:初期以權力系統(tǒng)所發(fā)起的變革為主要驅動力,爭取在最近10年內形成新的、完備的學術權威系統(tǒng),并由此轉入真正的以權威系統(tǒng)為驅動中心的學科建制化模式。
擴展閱讀
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47 2024.09.29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導師在蘇州主講第24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集集團、中鹽集團、中國建材、花園集團、深南電路、中原證券、空軍裝備5720等多家大型企業(yè)
作者:姜上泉詳情
中國郵政重慶公司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 2024.09.12
2024年9月9日–10日,姜上泉導師在中國郵政集團重慶公司訓練輔導降本增效系統(tǒng)。重慶郵政90多位財經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輔導。2天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針對郵政速運的經營特點,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五階
作者:姜上泉詳情
技術降本促進商務降價—降本增效中國行 2024.08.28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導師在北京主講第244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建材、宇通客車、建龍集團、中國鐵路物資股份、中國遠大集團、中航物資裝備等多家500強企
作者:姜上泉詳情
快贏改善消除浪費—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8.22
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姜上泉導師在武夷山主講第243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75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經管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系
作者:姜上泉詳情
向人效提升要增長—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6.17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導師在廣州主講第238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平安、科達股份、溫氏集團、東凌集團、德聯(lián)集團、德賽科技股份、三七互娛網(wǎng)絡科技、湖南郴電
作者:姜上泉詳情
開源增收是最好的降本降費—降本增效中 2024.05.27
2024年5月24日—5月26日,姜上泉導師在泉州主講第23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36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中高層經管人員參加了3天2夜《利潤空間—降本
作者:姜上泉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wǎng)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wǎng)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wǎng)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wǎng)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wǎng)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wǎng)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60
- 2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71
- 3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56
- 4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392
- 5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192
- 6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27
- 7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589
- 8中國郵政重慶公司降本 264
- 9中航工業(yè)Z研究所降本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