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是手段,品牌才是目的

 作者:胡一夫    164

     營銷需要故事,需要品牌,需要廣告,需要消費者忠誠度,需要很多很多。如今,營銷更需要技術的支撐。廣告要精準,要有效果。于是,推薦引擎、搜索引擎優(yōu)化、點擊效果付費、消費者跟蹤、客戶行為分析等等基于數據的分析工具成了必不可少的營銷“裝備”。更重要的是,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在互聯網廣告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個發(fā)育相對充分的生態(tài)體系,基于谷歌、百度、亞馬遜、淘寶等互聯網平臺,有眾多以信息技術和數據挖掘為手段的企業(yè)在追蹤和研究消費者留下的蛛絲馬跡,力圖給廣告主提供足夠好的廣告投放效果。


  “你知道有一半兒的廣告費打了水漂兒,但是你永遠不知道那些錢到底花在了哪里!”這似乎是營銷界永遠解決不了的悖論,如今在整個互聯網的廣告生態(tài)體系里,大家就想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這個難題。營銷,這個曾經崇尚創(chuàng)意的行當,如今越來越像一個技術活兒。當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如今的社會中,信息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獲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越來越喧囂越來越龐雜,在令人望而生畏的信息噪音中,如何高效地利用海量數據做出準確的預測是企業(yè)要面對的問題,如何將信息迅速直接高效地傳遞給目標客戶成了高難度動作。


  也許你還會記得,當年來自山東的一家名為“秦池”的酒廠,因為在中央電視臺的黃金時間里大規(guī)模投放廣告而聲名鵲起,短時間內就成了知名品牌。在如今的傳播環(huán)境中,這樣的故事似乎也只能當作“神話”了。以Facebook、Twitter和微博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平臺的興起,在精準和效果之外,給營銷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如何與粉絲互動,如何更為直接地獲取消費者的反饋信息,如何與消費者更為緊密地連接,如何能夠將互動與品牌甚至銷售直接掛鉤,似乎又成了令大家興奮的話題。


  胡一夫表示新的傳播環(huán)境,新的營銷技術在某種程度上推動著更為深層次的企(續(xù)致信網上一頁內容)業(yè)組織變革。在小米公司,研發(fā)工程師和營銷人員坐在了一個辦公室,因為在與用戶互動的關鍵時刻,工程師更知曉產品的痛點;在光大銀行,營銷人員希望通過社會化媒體平臺將產品和客戶互動起來。


  在這個數據和技術逐漸走向主流的營銷時代,我們也想追問:在傳統的營銷理論和運作體系中,哪些環(huán)節(jié)被改變了,哪些環(huán)節(jié)依然有著很強的影響力?我們想追問:品牌是不是已經讓位給越來越復雜的數據分析?與消費者的有效互動如何改變一家企業(yè)的品牌基因,如何改變一家企業(yè)的生意模式?在具體的采訪過程中,我們有所發(fā)現,也有所領悟,希望我們的文章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回答這些問題。


  不久前,一家化妝品公司推出一款新化妝品,他們找到徐鵬來談廣告投放。客戶想知道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品牌在你們媒體數據庫里的受眾群體有多少?徐鵬根據品牌關鍵字導出數據庫,顯示有50萬cookies(cookies是網站為了辨別用戶身份、進行session跟蹤而儲存的數據)??蛻舻牡诙€問題是:要精準觸達到這50萬cookies,需要多少預算?按照科學的精準投放模型,用戶一般接觸媒體廣告的有效到達率是30%,也就是每個用戶需要至少接觸這個廣告3次才能產生效果,那么需要150萬個CPM流量的投放費用。


  但實際操作情況可能不會如此理想:如何找到這50萬受眾群?如何分析出用戶今天上了這個網站,下次什么時候還會來這個網站?也就是如何做到在廣告投放期內每個用戶都至少看三遍廣告?廣告主永遠在意的是廣告費用被浪費了多少,但他們需要在高效覆蓋和精準之間尋找平衡。這個小小的案例,顯示出在用戶上網行為日益復雜化的今天,做精準營銷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情。廣告越來越變成一門基于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的技術活兒。


  劉毅也對此深有心得。2006年的時候,劉毅還在好耶公司做銷售,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拉關系,給客戶一遍又一遍地做提案。往往客戶早上8點鐘到,劉毅7點半就在公司門口等著了。“給客戶講技術?那時候沒人理解技術。”但是現在,廣告主變得越來越精明?!翱蛻魜G出需求包,我們根據客戶需求導出數據庫,分析數據,用數據說話,給客戶做投放方案。”劉毅說。以前,廣告行業(yè)是一個勞力密集型的產業(yè),講究與媒體、客戶之前的關系,拼的是創(chuàng)意,現在越來越演變成技術密集型產業(yè)了,要靠數據分析來判斷:在可控的預算下,如何給廣告主最高效的投放決策。


  徐鵬和劉毅都是上海傳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這是一家致力于通過互聯網數據挖掘、分析技術來幫助實現互聯網廣告精準投放的廣告交易平臺公司。傳漾的四位聯合創(chuàng)始人:徐鵬、王建崗、王躍、劉毅都是當年從好耶出來創(chuàng)業(yè)的。


  除了上述四人,好耶的另一位元老級創(chuàng)始人楊炯緯,離職后創(chuàng)立了聚勝萬合公司,號稱是一家以技術為本的公司,而不是好耶那樣的廣告代理公司。好耶的高層動蕩恰恰折射出互聯網廣告行業(yè)的變遷。曾經的好耶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廣告代理公司,但近些年來日子并不好過:自從分眾于2007年收購好耶之后,由其運營的分眾互聯網廣告業(yè)務的毛利率由2007年的31.40%一路下滑到2009年的8.5%。毛利率的逐年下滑反映出代理模式在中國已經日漸式微。2010年,分眾不得不將好耶出售給私募股權投資基金SilverLake。


  從1998年互聯網剛剛在中國興起,新浪搜狐這樣的門戶網站就充當起流量的主要入口,它們是那個時代的媒介霸主。那時的互聯網廣告基本上延續(xù)線下傳統廣告的模式,鏈條相對比較簡單,就是廣告主——廣告代理——媒介,廣告效果衡量標準是“展示多少次”——這是屬于“好耶“們的黃金時代。


  好耶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誕生的。事實上,好耶一開始也是靠技術起家:1999年,王建崗和幾個創(chuàng)業(yè)伙伴,開發(fā)了一套專門管理廣告投放的軟件。在公司創(chuàng)辦不久,就遭遇了第一輪互聯網泡沫,很多網站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好耶和許多網站開始了一種解救雙方危機的合作:用好耶的管理系統服務換網站的廣告位。好耶在這段時間內獲得了大量的廣告位資源,并由最初的技術起家,轉而走上了廣告代理的模式。


  但后來,大批良莠不齊、規(guī)模不一的中小型網站紛紛涌現,流量來源逐漸多樣化。由于這些中小型網站實力弱小,議價能力低,也不具備與廣告主單獨談判的實力。這時候,另一種更有技術含量的互聯網廣告代理公司開始涌現:以谷歌、百度為首的搜索巨頭以“廣告聯盟”平臺的形式,充當起大量中小型網站的代理人,在上游聚合長尾媒介資源,下游籠絡廣告主。


  此時“技術”開始顯現出它的重要性:搜索引擎通過用戶訪問數據收集和算法,幫助廣告主做更精準的投放,之前的按“展示次數”來衡量廣告效果也轉移到“按點擊次數”衡量。不過,這時候的數據分析還比較粗放。


  從2006年開始,隨著廣告主逐漸意識到互聯網廣告精準的重要性,“精準”這個詞越來越多地在行業(yè)內被提起。原來非定向的廣告投放逐漸轉化為定向的廣告投放,業(yè)內開始出現了按照用戶訪問的“時間、地域、內容”等多個維度的數據信息,對廣告進行定向投放。


  2009年以后,SNS、移動互聯網逐漸繁榮,真正催生出一個數據大爆炸的時代。社交網絡、大量垂直網站的出現,使得用戶訪問行為更加碎片化,這些分散的媒體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時候,通過廣告代理商來實現集中采購媒介,已經不能覆蓋準確的用戶。與此同時,傳統的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網址導航、門戶廣告等各種投放方式價格水漲船高,企業(yè)花錢越來越看重性價比了。于是,通過技術手段來挖掘、分析用戶行為,做出更聰明的廣告投放決策被看得越來越重要,也就在原來的按照用戶的訪問“時間、地域、內容”定向之上,催生出“行為定向”。


  到了2011年,基于用戶行為的數據分析逐漸變得時髦起來,在代理模式之外出現了平臺化交易模式:在代理模式下,好比批發(fā)來一火車車皮的橘子,一股腦兒地按斤出售。但現在,徐鵬認為,賣橘子有了新方法:有機的賣給高品質識貨的;綠色的賣給有品味的;無公害的賣給經濟型的;剩余的通通廉價出貨給溫飽型的;最明顯的區(qū)別就是后者靠技術驅動,在進貨時做好數據分析、售賣時打好標簽分好類、平臺接入、自助交易。


  讓我們通過對營銷高度依賴的在線旅游行業(yè)案例,來看基于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的精準廣告投放,難度體現在哪里:首先,旅游是一個頻次非常低的行為,一個用戶每年外出旅游的次數屈指可數,這就意味著行為數據矩陣本身是非常稀疏的,更何況要從中挖掘出可用的有價值的數據。盡管互聯網是一個無比浩瀚的數據海洋,但真正要挖掘出某一類別的有用數據,將人和廣告匹配起來,其實難度非常之高;


  其次,一個用戶從出門旅游買第一張機票開始,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的采購行為:需要住酒店、租車,要到當地找餐館吃飯,采購太陽鏡、背包等旅游用品……因此,他有可能到專門的旅游網站去搜尋當地酒店信息,到租車網站上去租車,微博上去看朋友們的旅游裝備,到藝龍、攜程去預定機票和酒店,在這個過程中,用戶跨越了很多媒體,這些信息共同決定了他的購買行為。


  因此,如果一家太陽鏡品牌需要針對這個用戶投放廣告,他有可能需要獲得跨媒體的數據,并在這些媒體之間做出科學的投放決策。


  酷訊旅游網CEO張海軍認為,好的數字網絡營銷平臺能夠跨媒體采集用戶數據,并且通過一種模型將其構建起來。很多時候,充分的數據比好算法更重要。因此,每一家做互聯網數據分析和廣告交易平臺的公司,都希望在技術層面盡可能多地在媒體上布置代碼,在商務層面,同更多的優(yōu)質商務媒體資源進行后臺數據的對接。然而,在目前,很多媒體對于數據開放依然持有保守心態(tài)。


  主要的顧慮在于:國內目前在政策方面,并沒有形成良好的消費者數據隱私保護政策。事實上,目前國內營銷行業(yè)對于互聯網數據的利用,基本上是憑借著各自的職業(yè)道德去自我規(guī)范,并沒有硬性的政策規(guī)定。而在美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隱私保護規(guī)范,明確規(guī)定了從業(yè)者在使用互聯網數據的同時,有保證不再傳播的義務:Google收購DoubleClick之后,曾經在美國引起了廣泛的對互聯網用戶隱私的討論,一些獨立的隱私保護團體提出質疑,并引發(fā)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FTC提交出《在線行為廣告隱私原則供業(yè)者自律》規(guī)范。消費者有權選擇自己的網絡行為是否要被收集,而從業(yè)者在改變隱私權政策時應該取得消費者的同意。

胡一夫
 營銷,手段,品牌,才是,目的

擴展閱讀

  上學時,犯了錯誤,總被老爹叫過去:“你怎么能這樣做?不知道這樣是不對的嗎?過來,我給你講講道理,講完了你就明白了?!彼砸恢边z傳了這個毛病,動不動也要給別人講講道理,或者說給別人“上課”。直到做了

  作者:郝志強詳情


在營銷領域,數字一詞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 τ谖磥淼臄底譅I銷,騰訊網絡媒體事業(yè)群總裁、集團高級執(zhí)行副總裁劉勝義先生在剛剛落幕的Digital Asia Festival上,與《成功營銷》分享了他

  作者:李欣詳情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個由廠房改造的創(chuàng)意園區(qū)里,記者見到了剛剛搬來此處辦公的鳳凰網COO李亞。  在見到李亞之前,他微博上題為《保衛(wèi)方舟子,捍衛(wèi)韓寒》和《當求真遭遇為善:超越韓戰(zhàn)》的博文給記者留下

  作者:李欣詳情


傳統企業(yè)轉型數字化營銷面臨著哪些難題? 傳統企業(y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目的是為了接觸終端用戶,了解用戶的本質需求,進行精細化運營,從而發(fā)掘用戶的更大價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傳統企業(yè)在進行數字化轉

  作者:楊建允詳情


不管是傳統品牌方,還是電商品牌,都很依賴渠道商或者平臺方,都無法直接觸達用戶。所以對用戶不敏感,無法感知用戶的真實需求,所做的市場營銷活動,效果自然難以保證。 有人問,DTC和傳統渠道的邏輯有什么區(qū)

  作者:楊建允詳情


作為廠家的管理層,為了規(guī)范銷售人員的工作行為,提升效率,助力銷售,會編制一套營銷規(guī)范管理制度出來,內容厚達上百頁,所包括的內容也是方方面面。諸如廠家發(fā)展歷史,行業(yè)狀況,相關法規(guī),廠家文化,品牌故事,產

  作者:潘文富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