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思維共識與責任意識(2天版)

  培訓講師:婁萌

講師背景:
◆經濟學碩士,專業(yè)培訓導師,實戰(zhàn)型人力資源專家。美國情景領導力研究中心認證的中文培訓師,香港光華管理學院、香港人力資源認證中心特聘講師,深圳市某管理咨詢公司高級講師。主要培訓和研究領域:管理人員管理技能提升、企業(yè)績效與薪酬制度設計◆曾在TC 詳細>>

婁萌
    課程咨詢電話:

管理者的思維共識與責任意識(2天版)詳細內容

管理者的思維共識與責任意識(2天版)

《管理者的思維共識與責任意識》
課程背景:
在我的《如何成為一個成功下屬》的課堂上,下屬經常對我說,領導“凡事只講結果而
不考慮實際工作條件”、“過分強調執(zhí)行力”、“管理方法簡單粗暴”、“要求太高”,甚至覺
得領導不可理喻----
在我的《如何成為一個成功上司》的課堂上,領導經常對我說,下屬“責任心不強”、“
執(zhí)行力差”、“保證不了工作結果”、“工作主動性不強”、“團隊意識不強”、“員工職業(yè)化
素質低下”、“下屬聽不懂自己說的話”以及“上下級難以溝通”等----
基于這種認知,我決定開發(fā)《管理者思維共識與責任意識》這門課。
課程收益:
王國維先生說人生有三種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
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
境界也?!?br /> 職場也是如此,也有三個認識階段。第一階段是“問題都是別人的”:對于工作中的很
多事情都看不慣、很不適應,認為問題都是外部環(huán)境和別人造成的。第二階段是“問題是
雙方的”:工作有了一些得失感悟后,慢慢地適應了環(huán)境,有些時候是為了生存和發(fā)展而
被動適應的。第三階段是“問題都是自己的”:認為自己是一切的根源,此時已完全適應
并融人了環(huán)境,職場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終將成就一番事業(yè)。

課程對象:
企業(yè)管理干部,更適合企業(yè)老總帶團隊共同學習。
課時:
12小時(2天)
課程大綱:
第一單元: 思維共識:企業(yè)生態(tài)圈必備的八大思維
1、社會交往要用商業(yè)思維
2、職場勝出要用“目標人”思維
3、對待工作要用結果思維
4、面對客戶要用效果思維
5、超越經驗要用創(chuàng)新思維
6、和諧關系要用“同理心”思維
7、我是一切的根源
第二單元: 目標共識:目標不變方法變
1、工作目標不可變而方法可萬變
2、工作就是圍繞目標把做得好與做不好的工作都做好
3、徹底鎖定目標,自會有無窮的方法
4、清晰做事的最終目的就會事半功倍
5、階段目的是為最終目的服務的
6、工資來自績效而非工作時間
7、知識和文憑都是為達成目標服務的
第三單元: 領導共識:帶領團隊達成目標是領導的天職
1、領導就是引領團隊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2、領導必須對產生績效負責
3、領導要讓下屬的能力更上一層樓
4、領導要給下屬樹立榜樣
5、領導要有擔當一切的精神
6、人格魅力成就領導權威
第四單元 下屬共識:達成目標與結果才能讓組織愉悅
1、下級絕對服從上級是職場常識
2、讓組織愉悅是下屬的重要工作職責
3、站在組織的立場上去維護下級的利益
4、“讓獎代過”是組織要求
5、體諒領導的決策“失誤”
第五單元: 溝通共識:聽懂與知道都是為做到服務的
1、判斷不等于事實
2、像關注動機一樣關注溝通方式
3、溝通的效果是由聽者決定的
4、聽懂與知道都是為做到服務的
第六單元: 行動共識:永不放棄才有可能達到目標
1、立即行動是產生績效的最佳途徑
2、解決問題而不是上交問題
3、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4、奮戰(zhàn)到老天爺出手相助的那一刻
第七單元: 責任共識:站在系統(tǒng)責任高度履行崗位責任
1、所有崗位責任之和等于系統(tǒng)責任
2、履行崗位責任是手段
3、履行系統(tǒng)責任是目的
4、責任心讓我們在職場走得更遠
第八單元: 職場共識:做智慧之人不做聰明之人
1、做智慧之人不做聰明之人
2、選擇向上的工作與生活圈子
3、小我小人生、大我大成就
4、成功者就是最后一批放棄的人
5、感恩是職場初級文明

 

婁萌老師的其它課程

《企業(yè)文化建設與管理》為什么要學習本課程?為什么很多明星企業(yè)變成流星企業(yè)?為什么企業(yè)中的高層管理人員難以達成共識?為什么企業(yè)待遇很好卻留不住人才?為什么在企業(yè)變革時員工感到迷茫,不愿跟進?公司基業(yè)常青的根源是什么?管理深處是哲學,執(zhí)行背后是文化。一個缺乏文化底蘊的公司如同一個沒有素養(yǎng)的女孩一樣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優(yōu)秀企業(yè)的成功,一定是文化的成功。本課程學習目標

 講師:婁萌詳情


企業(yè)薪酬設計與管理為什么要學習本課程薪酬雖然不是激勵員工的唯一手段,但它是重要手段。為什么招不到優(yōu)秀人才,為什么該走的沒有走,不該走的卻留下了?說穿了,富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是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就目前來說,薪酬仍是吸引、留住優(yōu)秀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別拿薪酬激勵不當回事。如果薪酬管理沒做好,其它激勵手段都乏味。課程收獲:一、薪酬概念二、如何設計付薪依據

 講師:婁萌詳情


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大綱)為什么要學習本課程:人力資源(HR)是社會各項資源中最關鍵的資源,是對企業(yè)產生重大影響的資源。歷來被國內外的許多專家學者以及成功人士、有名企業(yè)所重視。許多企業(yè)就非常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是通過模塊劃分的方式對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所涵蓋的內容進行的一種總結。具體是指:人力資源規(guī)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fā)、績效管理

 講師:婁萌詳情


人力資源戰(zhàn)略與規(guī)劃為什么要學習本課程:人力資源管理如何支持企業(yè)的戰(zhàn)略,是企業(yè)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必不可少的路線圖,也是目前很多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是解決當前困擾許多人力資源管理者疑難問題的根本和基礎,它將確定一個企業(yè)如何從人力資源的角度進行戰(zhàn)略管理以實現企業(yè)的戰(zhàn)略目標,同時提供了依仗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獲得和保持競爭的優(yōu)勢的發(fā)展思路。誰該學習本課程企業(yè)總經

 講師:婁萌詳情


任職資格與人才梯隊建設課程背景: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管理正將HR管理推入死胡同,一般意義上的培訓發(fā)展又無法全面解決員工能力發(fā)展問題。許多優(yōu)秀企業(yè)的管理實踐證明,建立并推行任職資格體系和能力管理,能逐步形成“群體成長”的良性機制。然而,許多管理者對此依然感到困惑——--如何構建基于任職資格的核心人才管理解決方案?--何快速掌握任職資格體系設計要點?--何保證任職

 講師:婁萌詳情


如何選、育、用、留人才課程背景得人才者得天下!一切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選人用人,關乎事業(yè)的成敗。如何根據德才勤績慧眼識人,如何量才而用,因材施用,如何培育人才,如何用感情、待遇、制度、文化用人留人。本課程運用西方現代管理理論,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企業(yè)實際案例進行演繹,全新揭示選人用人大智慧。課程對象:企業(yè)總經理、副總經理、企業(yè)部門經理及主管課時:

 講師:婁萌詳情


《如何用績效管理提升組織業(yè)績》為什么要學習本課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把管理者定義為:取得成果的人。可見,企業(yè)管理的核心就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就是績效管理。長久以來,關于人力資源管理這項具體工作的歸屬分工問題,始終困擾著企業(yè)老總、人力資源部、以及各層級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究竟是不是完全應該有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企業(yè)的各層級管理者在人力資源管理

 講師:婁萌詳情


數字化時代下的人力資源管理為什么要學習本課程:數字化科技時代已經到來,我們面臨的選擇是什么縱觀人力資源的發(fā)展史,不論從泰勒的科學管理,到人力的六大模塊,再到尤里奇的三支柱,我們能發(fā)現這里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不論經歷怎樣的迭代更新,都沒有逃出“管理學”的范疇。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人文科學,偏文科類的,數字化科技毫無疑問是典型的理工科。現在,因為數字化科技的應用以

 講師:婁萌詳情


《未來的組織變革與人才管理創(chuàng)新》課程背景:全球化、互聯網、技術革命、人口紅利消失、不確定的混沌(灰度)時代的來臨。必然會沖擊社會的方方面面。如何適應這個:經濟與組織、個人與社會、有形世界與虛擬世界、都相互關聯、彼此交融的商業(yè)民主時代。我們組織的管理模式與人才管理方式都將面臨著變革與創(chuàng)新的課題。課程對象: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者、中高層管理干部課時:6-12小時課程

 講師:婁萌詳情


中高層管理干部人力資源管理知識與人才選育用留技能提升訓練為什么要學習本課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把管理者定義為:取得成果的人。可見,企業(yè)管理的核心就是人力資源管理。長久以來,關于人力資源管理這項具體工作的歸屬分工問題,始終困擾著企業(yè)老總、人力資源部以及各層級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究竟是不是完全應該有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企業(yè)的各層級管理者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應該

 講師:婁萌詳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