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薪酬調整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第四節(jié):薪酬調整
o PRP方案 o 薪酬水平調整 o 薪酬結構調整 o 開發(fā)型薪酬管理方案 o 員工獎勵與懲罰條例 |PRP方案 | |PRP方案(Performance -related Pay)是近年來西方比較流行的一種 | |雇員工資管理計劃,被稱為“與業(yè)績相關的收入”,或簡稱“業(yè)績報酬”、| |“業(yè)績工資收入”(pay-for-performance)等。PRP方案是企業(yè)激勵計劃| |(Incentive Plans)的一個組成部分。 | |(一) 建立背景 | |素有“企業(yè)管理之父”之稱的泰勒,在1947年時已經提出金錢是一種對雇| |員的主要刺激因素。人作為一個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會為| |收入最大化而競爭和挑戰(zhàn)。從組織的角度看,為使產出最大化也需要建| |立一種報酬體系,使雇員的經濟收入隨個人產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 |此,他建議建立一種質量促進組織和一種文化氛圍,利用收入機制激勵| |雇員為企業(yè)多做貢獻。這些思想是早期業(yè)績報酬管理的理論基礎。 | |而后,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進入科學化、系統(tǒng)化、目標化的發(fā)展階段,特| |別是受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強調雇員對企業(yè)的貢獻,雇員與雇主的協| |同合作,對雇員的行為管理和內在激勵成為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主線。| |因此,今天的業(yè)績收入方案設計與泰勒所設想的又前進了一步,對雇員| |的報酬計劃已不僅僅是基于降低生產成本,支付勞動報酬,而是把他們| |也作為企業(yè)的合伙人,依據他們?yōu)槠髽I(yè)做出的貢獻大小和業(yè)績狀況而支| |付他們的報酬。 | |(二)PRP的類型 | |“與業(yè)績相關收入”是企業(yè)開展的一項管理計劃,或者說是一種薪酬激勵| |項目,在實際實施中,有以下幾種類型; | |1、 個體激勵型(Spot bonuses)。基于個人對企業(yè)的特殊貢獻發(fā)放的| |類似紅利、額外獎金等形式。 | |2、 班組激勵型?;谛〗M對企業(yè)的特殊貢獻發(fā)放獎金和其他獎勵形式| |。 | |3、 收益分享型?;谄髽I(yè)整體效益而向雇員提供的額外收入。 | |4、 特殊分享型?;趩T工對企業(yè)的特殊貢獻,例如,對企業(yè)經營提出| |的合理化建議等,而進行的嘉獎。 | |此外,還有一次性不定期的機動獎收入(Variable Pay)等。這些獎勵| |類型,與企業(yè)獎金形式沒有太大區(qū)別,但是如果把它們作為一項管理計| |劃和項目實施,就有了與一般獎金所不同的內涵。 | |(三) PRP的實施模式 | |以上的各種類型在企業(yè)不同雇員中,有不同的實施方案。 | |1、 對一般雇員的激勵計劃。 | |(1) 對主要從事操作性工作的工人的激勵計劃包括:從事計件工作工| |人的激勵方式是,在工作評估的基礎上,將工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 |基本定額和滿足基本收入部分;另一部分為超額和獎勵收入部分。兩部| |分的工資率不同,前者低于后者。 | |(2) 對主要從事計時工作的工人的激勵計劃包括:從事計時工作的工| |人,主要激勵措施是付給工人基本小時工資,然后隨工作時間超額的比| |例支付超額收入。具體方法時,通過工作評價計量出每標準小時的產品| |數量,將超出部分折算成相應的時間,累計支付超出的時間收入。 | |(3) 班組激勵計劃。對一些集體完成的工作,需要制定集體激勵計劃| |。計劃的特點是要以集體的形式進行工作評估,但是以每個成員為基礎| |設計激勵計劃。該計劃實施的難度是:一些工作很難辨別出個人在其中| |的貢獻,所以很難確定準確的個人獎勵標準。處理中有不同的原則,例| |如,日本企業(yè)中很強調集體意識,樹立“不以個體為嘉獎對象”的原則,| |但有的企業(yè)盡可能的做到有差別的獎勵。 | |2、 經營者激勵計劃。由于企業(yè)管理者,特別是總經理對企業(yè)的特殊作| |用,所以企業(yè)對它們都設計特殊的激勵措施。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90| |%的大公司實行管理人員和總經理獎勵制度。另一項調查顯示,70%的小| |企業(yè)也有類似的計劃。其中有50%的美國公司對經營者實行長期獎勵( | |贈股權)。經營者激勵計劃包括: | |(1) 短期激勵計劃--年度獎金(annual bonus)。年度獎金主要是為| |了刺激現有資產的有限利用,獎勵條件主要是企業(yè)的總體效益指標。年| |度獎金占各層次管理人員收入額比例不等,第一層次的經理人員最高,| |大約占基本工資的50%~60%;最低層次的經歷占30%~40%。 | |(2) 長期獎勵計劃--資本積累項目(capital accumulation program| |s)。長期獎勵計劃主要是針對最高層經理人員,目的是激勵企業(yè)經營 | |者為企業(yè)較長時間的生產和經營做出貢獻。主要的獎勵方式包括:股票| |購買特權(stock options)、股票增值權(stock appreciation righ| |ts)、限定股(restricted stock plans)、虛擬股票計劃(phantom | |stock plans)、股票轉讓價格(book value plan),等等。許多研究| |表明,長期獎勵計劃的激勵作用,主要是促使高層經理更加重視企業(yè)的| |長期發(fā)展而不是短期利潤。 | |3、 對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激勵計劃。專業(yè)技術人員包括為企業(yè)工作的律師| |、醫(yī)生、經濟學者和工程師等。他們的收入決定涉及許多特殊的因素。| |按照以往的觀點,似乎這些人不需要特殊的工作激勵,因為他們不太看| |中金錢的作用,而更重視工作的技術價值以及被同行的認可,而且收入| |水平一般也不是很低。但是事實說明,收入刺激并不是對他們無效。根| |據1985年對美國高技術企業(yè)的一項調查顯示,由83%的企業(yè)對特殊貢獻 | |者實施現金獎勵計劃,獎勵幅度從5000美元;26%的企業(yè)實行非貨幣獎 | |勵計劃,包括獎勵汽車、旅游、研究基金、休假等等;還有將近一半的| |企業(yè)實施股票支付計劃。 | |4、 組織范圍的激勵計劃。從企業(yè)角度開展的激勵計劃主要包括利潤分| |享(profit-sharing)、雇員持股(employee stock ownership)和斯| |坎倫計劃(Scanlon Plan)等形式。 | |(1) 利潤分項計劃是指如果企業(yè)的利潤超過某個水平,雇員們就可以| |的得到獎金,數量根據效益程度而定。分成利潤在財政年度結束時分給| |雇員,也有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或納入各類社會保險基金。利潤分享| |和實施的目的是為了促使雇員更加關心企業(yè)生產和經營活動;同時也可| |以減少企業(yè)為繳納養(yǎng)老金而支付的費用。 | |(2) 雇員持股計劃的目的也是為了促進雇員關心企業(yè)生產和經營,促| |進勞資合作,使雇員成為與企業(yè)利潤共享、風險同擔的合作者。 | |(3) 斯坎倫計劃是指本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曼斯菲爾德鋼鐵廠的工| |會主席約瑟夫。斯坎倫提出了一項勞資協作計劃。該計劃指出,如果雇| |主能夠將因大蕭條而倒閉的工廠重新開張,工會就同工廠一同努力降低| |成本。40年代中期,斯坎倫又提出了一種以工資總額與銷售總額的比例| |數來衡量工資績效的辦法。60余年來,斯坎倫計劃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 |,成為人力資源開發(fā)管理的一種經典模式。 | |斯坎倫計劃包括包括下列5個基本要素:合作理念(philosophy of coo| |peration)、認知(identity)、技能(competence)、融合系統(tǒng)(in| |volvement system)和分享利潤構成(sharing of benefits formula | |)等。其核心是設計一個促進合作、參與和利潤分享的新型的勞資關系| |和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一般來說,PRP計劃,或者說業(yè)績工資制度推行計劃,比較適合于各項 | |成本支出容易計算、雇員的工資績效與工作數量之間有直接的聯系、工| |作程序標準和運行有規(guī)律、很少出現窩工現象、容易控制工作質量、以| |及能夠準確計算勞動消耗的工作。 | |更重要的是,PRP計劃的實施需要一個良好的企業(yè)文化氛圍和勞資關系 | |,在計劃實施過程中,一定要讓雇員了解計劃的目的、意義和評定標準| |,盡可能得到雇員的理解和支持,并將計劃的重點放在對雇員的超額業(yè)| |績的激勵上,而不是通過扣減雇員的基本工資,來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 |目的??傊?,喚起雇員的參與、競爭和自我管理意識,是PRP計劃的宗 | |旨。 | |薪酬水平調整 | |(一) 工資水平的宏觀變動及其調整 | |工資增加一般是呈剛性上升式的,即工資標準隨經濟發(fā)展和物價水平呈| |上升趨勢,在一般情況下,同一崗位和職務的工資只升不降。 | |根據西方國家80年代以來企業(yè)雇員工資變動趨勢分析,造成近年來企業(yè)| |雇員工資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通貨膨脹拉動的。由于通貨膨脹的壓力| |使得企業(yè)工資預算總額大大增加,而且造成了實行績效工資的企業(yè)難以| |運轉,因為工資成本大幅度上升,企業(yè)難以給績效優(yōu)秀者更多的獎勵,| |其結果績效優(yōu)秀者與績效平平者收入差異微小,激勵機制失效。對一些| |經營業(yè)績不佳的企業(yè),在薪酬管理上采取短期和長期兩種方式應付難關| |。短期包括工資凍結、延緩提薪、暫停生活補貼等;長期措施包括:解| |雇一些高級管理人員,或讓他們提前退休;縮短假期,延長雇員工作時| |間,降低雇員福利標準或者減少福利項目;控制企業(yè)非經營性支出;調| |整獎酬計劃,將報酬結構更多的與刺激性獎勵聯系起來,而不是與固定| |工資聯系在一起;同時加大績效工資的宣傳力度,讓雇員明了多勞就會| |多得;績效高就會促進企業(yè)效益;企業(yè)效益好了,雇員會得到更多的回| |報,等等。 | |(二) 工資指數化 | |工資指數化是指工資與物價掛鉤。在工資表上,只列出等級工資的指數| |,實際工資的貨幣額等于工資指數乘以最低生活費,最低生活費則依物| |價的變動而變動。 | |工資指數化的目的是為了消除市場經濟條件下,物價波動對雇員工資水| |平的影響,對工資制度實行物價補償的原則,根據物價指數的變動而相| |應調整工資,使工資的增長高于或至少不低于物價的上漲。 | |薪酬結構調整 | |企業(yè)定期要對企業(yè)內部雇員工資結構進行調整,主要是對工資標準和工資等級的| |調整。工資標準的調整主要是參考市場工資率的變動,而工資等級的調整主要是| |利于企業(yè)管理的需要。調整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對象受某一工資等級的人員的調| |整,例如,在工資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對高、中、低不同層次的人員進行縮減或| |增加。其二是調整工資表,對工資等級線、工資級差進行調整。一些現代企業(yè)常| |用的方法包括: | |(一) 降低和提高高薪人員的比例 | |降低高薪人員的比例的做法主要是企業(yè)采取緊縮政策,降低企業(yè)的工資成本。因| |為一個高級管理人員的收入往往是低級或中級雇員的倍數,甚至數十倍。美國一| |些鋼鐵企業(yè)和民航業(yè)因為高工資成本無法與其他國家同類企業(yè)競爭,也都采取了| |降低工資成本的做法。 | |提高高薪人員比例的做法往往是企業(yè)為了轉變經營方向,或者進行技術調整,增| |加高級管理人員,或專業(yè)技術人才而采取的政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yè)競| |爭力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高級管理人員具有長期的戰(zhàn)略眼光;二是高級管| |理班子具有穩(wěn)定性。這兩個因素是制定高級人員薪酬計劃和實行年薪制的主要依| |據。 | |(二) 調整底層雇員的薪資比例 | |這種調整一般是變化雇員的薪酬要素結構。例如,為了降低雇員的薪資水平,就| |采取壓低浮動工資的方法,將獎勵標準提高,使得雇員在一般情況下,只能獲得| |基本工資,...
第四節(jié):薪酬調整
o PRP方案 o 薪酬水平調整 o 薪酬結構調整 o 開發(fā)型薪酬管理方案 o 員工獎勵與懲罰條例 |PRP方案 | |PRP方案(Performance -related Pay)是近年來西方比較流行的一種 | |雇員工資管理計劃,被稱為“與業(yè)績相關的收入”,或簡稱“業(yè)績報酬”、| |“業(yè)績工資收入”(pay-for-performance)等。PRP方案是企業(yè)激勵計劃| |(Incentive Plans)的一個組成部分。 | |(一) 建立背景 | |素有“企業(yè)管理之父”之稱的泰勒,在1947年時已經提出金錢是一種對雇| |員的主要刺激因素。人作為一個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會為| |收入最大化而競爭和挑戰(zhàn)。從組織的角度看,為使產出最大化也需要建| |立一種報酬體系,使雇員的經濟收入隨個人產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 |此,他建議建立一種質量促進組織和一種文化氛圍,利用收入機制激勵| |雇員為企業(yè)多做貢獻。這些思想是早期業(yè)績報酬管理的理論基礎。 | |而后,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進入科學化、系統(tǒng)化、目標化的發(fā)展階段,特| |別是受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強調雇員對企業(yè)的貢獻,雇員與雇主的協| |同合作,對雇員的行為管理和內在激勵成為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主線。| |因此,今天的業(yè)績收入方案設計與泰勒所設想的又前進了一步,對雇員| |的報酬計劃已不僅僅是基于降低生產成本,支付勞動報酬,而是把他們| |也作為企業(yè)的合伙人,依據他們?yōu)槠髽I(yè)做出的貢獻大小和業(yè)績狀況而支| |付他們的報酬。 | |(二)PRP的類型 | |“與業(yè)績相關收入”是企業(yè)開展的一項管理計劃,或者說是一種薪酬激勵| |項目,在實際實施中,有以下幾種類型; | |1、 個體激勵型(Spot bonuses)。基于個人對企業(yè)的特殊貢獻發(fā)放的| |類似紅利、額外獎金等形式。 | |2、 班組激勵型?;谛〗M對企業(yè)的特殊貢獻發(fā)放獎金和其他獎勵形式| |。 | |3、 收益分享型?;谄髽I(yè)整體效益而向雇員提供的額外收入。 | |4、 特殊分享型?;趩T工對企業(yè)的特殊貢獻,例如,對企業(yè)經營提出| |的合理化建議等,而進行的嘉獎。 | |此外,還有一次性不定期的機動獎收入(Variable Pay)等。這些獎勵| |類型,與企業(yè)獎金形式沒有太大區(qū)別,但是如果把它們作為一項管理計| |劃和項目實施,就有了與一般獎金所不同的內涵。 | |(三) PRP的實施模式 | |以上的各種類型在企業(yè)不同雇員中,有不同的實施方案。 | |1、 對一般雇員的激勵計劃。 | |(1) 對主要從事操作性工作的工人的激勵計劃包括:從事計件工作工| |人的激勵方式是,在工作評估的基礎上,將工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 |基本定額和滿足基本收入部分;另一部分為超額和獎勵收入部分。兩部| |分的工資率不同,前者低于后者。 | |(2) 對主要從事計時工作的工人的激勵計劃包括:從事計時工作的工| |人,主要激勵措施是付給工人基本小時工資,然后隨工作時間超額的比| |例支付超額收入。具體方法時,通過工作評價計量出每標準小時的產品| |數量,將超出部分折算成相應的時間,累計支付超出的時間收入。 | |(3) 班組激勵計劃。對一些集體完成的工作,需要制定集體激勵計劃| |。計劃的特點是要以集體的形式進行工作評估,但是以每個成員為基礎| |設計激勵計劃。該計劃實施的難度是:一些工作很難辨別出個人在其中| |的貢獻,所以很難確定準確的個人獎勵標準。處理中有不同的原則,例| |如,日本企業(yè)中很強調集體意識,樹立“不以個體為嘉獎對象”的原則,| |但有的企業(yè)盡可能的做到有差別的獎勵。 | |2、 經營者激勵計劃。由于企業(yè)管理者,特別是總經理對企業(yè)的特殊作| |用,所以企業(yè)對它們都設計特殊的激勵措施。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90| |%的大公司實行管理人員和總經理獎勵制度。另一項調查顯示,70%的小| |企業(yè)也有類似的計劃。其中有50%的美國公司對經營者實行長期獎勵( | |贈股權)。經營者激勵計劃包括: | |(1) 短期激勵計劃--年度獎金(annual bonus)。年度獎金主要是為| |了刺激現有資產的有限利用,獎勵條件主要是企業(yè)的總體效益指標。年| |度獎金占各層次管理人員收入額比例不等,第一層次的經理人員最高,| |大約占基本工資的50%~60%;最低層次的經歷占30%~40%。 | |(2) 長期獎勵計劃--資本積累項目(capital accumulation program| |s)。長期獎勵計劃主要是針對最高層經理人員,目的是激勵企業(yè)經營 | |者為企業(yè)較長時間的生產和經營做出貢獻。主要的獎勵方式包括:股票| |購買特權(stock options)、股票增值權(stock appreciation righ| |ts)、限定股(restricted stock plans)、虛擬股票計劃(phantom | |stock plans)、股票轉讓價格(book value plan),等等。許多研究| |表明,長期獎勵計劃的激勵作用,主要是促使高層經理更加重視企業(yè)的| |長期發(fā)展而不是短期利潤。 | |3、 對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激勵計劃。專業(yè)技術人員包括為企業(yè)工作的律師| |、醫(yī)生、經濟學者和工程師等。他們的收入決定涉及許多特殊的因素。| |按照以往的觀點,似乎這些人不需要特殊的工作激勵,因為他們不太看| |中金錢的作用,而更重視工作的技術價值以及被同行的認可,而且收入| |水平一般也不是很低。但是事實說明,收入刺激并不是對他們無效。根| |據1985年對美國高技術企業(yè)的一項調查顯示,由83%的企業(yè)對特殊貢獻 | |者實施現金獎勵計劃,獎勵幅度從5000美元;26%的企業(yè)實行非貨幣獎 | |勵計劃,包括獎勵汽車、旅游、研究基金、休假等等;還有將近一半的| |企業(yè)實施股票支付計劃。 | |4、 組織范圍的激勵計劃。從企業(yè)角度開展的激勵計劃主要包括利潤分| |享(profit-sharing)、雇員持股(employee stock ownership)和斯| |坎倫計劃(Scanlon Plan)等形式。 | |(1) 利潤分項計劃是指如果企業(yè)的利潤超過某個水平,雇員們就可以| |的得到獎金,數量根據效益程度而定。分成利潤在財政年度結束時分給| |雇員,也有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或納入各類社會保險基金。利潤分享| |和實施的目的是為了促使雇員更加關心企業(yè)生產和經營活動;同時也可| |以減少企業(yè)為繳納養(yǎng)老金而支付的費用。 | |(2) 雇員持股計劃的目的也是為了促進雇員關心企業(yè)生產和經營,促| |進勞資合作,使雇員成為與企業(yè)利潤共享、風險同擔的合作者。 | |(3) 斯坎倫計劃是指本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曼斯菲爾德鋼鐵廠的工| |會主席約瑟夫。斯坎倫提出了一項勞資協作計劃。該計劃指出,如果雇| |主能夠將因大蕭條而倒閉的工廠重新開張,工會就同工廠一同努力降低| |成本。40年代中期,斯坎倫又提出了一種以工資總額與銷售總額的比例| |數來衡量工資績效的辦法。60余年來,斯坎倫計劃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 |,成為人力資源開發(fā)管理的一種經典模式。 | |斯坎倫計劃包括包括下列5個基本要素:合作理念(philosophy of coo| |peration)、認知(identity)、技能(competence)、融合系統(tǒng)(in| |volvement system)和分享利潤構成(sharing of benefits formula | |)等。其核心是設計一個促進合作、參與和利潤分享的新型的勞資關系| |和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一般來說,PRP計劃,或者說業(yè)績工資制度推行計劃,比較適合于各項 | |成本支出容易計算、雇員的工資績效與工作數量之間有直接的聯系、工| |作程序標準和運行有規(guī)律、很少出現窩工現象、容易控制工作質量、以| |及能夠準確計算勞動消耗的工作。 | |更重要的是,PRP計劃的實施需要一個良好的企業(yè)文化氛圍和勞資關系 | |,在計劃實施過程中,一定要讓雇員了解計劃的目的、意義和評定標準| |,盡可能得到雇員的理解和支持,并將計劃的重點放在對雇員的超額業(yè)| |績的激勵上,而不是通過扣減雇員的基本工資,來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 |目的??傊?,喚起雇員的參與、競爭和自我管理意識,是PRP計劃的宗 | |旨。 | |薪酬水平調整 | |(一) 工資水平的宏觀變動及其調整 | |工資增加一般是呈剛性上升式的,即工資標準隨經濟發(fā)展和物價水平呈| |上升趨勢,在一般情況下,同一崗位和職務的工資只升不降。 | |根據西方國家80年代以來企業(yè)雇員工資變動趨勢分析,造成近年來企業(yè)| |雇員工資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通貨膨脹拉動的。由于通貨膨脹的壓力| |使得企業(yè)工資預算總額大大增加,而且造成了實行績效工資的企業(yè)難以| |運轉,因為工資成本大幅度上升,企業(yè)難以給績效優(yōu)秀者更多的獎勵,| |其結果績效優(yōu)秀者與績效平平者收入差異微小,激勵機制失效。對一些| |經營業(yè)績不佳的企業(yè),在薪酬管理上采取短期和長期兩種方式應付難關| |。短期包括工資凍結、延緩提薪、暫停生活補貼等;長期措施包括:解| |雇一些高級管理人員,或讓他們提前退休;縮短假期,延長雇員工作時| |間,降低雇員福利標準或者減少福利項目;控制企業(yè)非經營性支出;調| |整獎酬計劃,將報酬結構更多的與刺激性獎勵聯系起來,而不是與固定| |工資聯系在一起;同時加大績效工資的宣傳力度,讓雇員明了多勞就會| |多得;績效高就會促進企業(yè)效益;企業(yè)效益好了,雇員會得到更多的回| |報,等等。 | |(二) 工資指數化 | |工資指數化是指工資與物價掛鉤。在工資表上,只列出等級工資的指數| |,實際工資的貨幣額等于工資指數乘以最低生活費,最低生活費則依物| |價的變動而變動。 | |工資指數化的目的是為了消除市場經濟條件下,物價波動對雇員工資水| |平的影響,對工資制度實行物價補償的原則,根據物價指數的變動而相| |應調整工資,使工資的增長高于或至少不低于物價的上漲。 | |薪酬結構調整 | |企業(yè)定期要對企業(yè)內部雇員工資結構進行調整,主要是對工資標準和工資等級的| |調整。工資標準的調整主要是參考市場工資率的變動,而工資等級的調整主要是| |利于企業(yè)管理的需要。調整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對象受某一工資等級的人員的調| |整,例如,在工資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對高、中、低不同層次的人員進行縮減或| |增加。其二是調整工資表,對工資等級線、工資級差進行調整。一些現代企業(yè)常| |用的方法包括: | |(一) 降低和提高高薪人員的比例 | |降低高薪人員的比例的做法主要是企業(yè)采取緊縮政策,降低企業(yè)的工資成本。因| |為一個高級管理人員的收入往往是低級或中級雇員的倍數,甚至數十倍。美國一| |些鋼鐵企業(yè)和民航業(yè)因為高工資成本無法與其他國家同類企業(yè)競爭,也都采取了| |降低工資成本的做法。 | |提高高薪人員比例的做法往往是企業(yè)為了轉變經營方向,或者進行技術調整,增| |加高級管理人員,或專業(yè)技術人才而采取的政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yè)競| |爭力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高級管理人員具有長期的戰(zhàn)略眼光;二是高級管| |理班子具有穩(wěn)定性。這兩個因素是制定高級人員薪酬計劃和實行年薪制的主要依| |據。 | |(二) 調整底層雇員的薪資比例 | |這種調整一般是變化雇員的薪酬要素結構。例如,為了降低雇員的薪資水平,就| |采取壓低浮動工資的方法,將獎勵標準提高,使得雇員在一般情況下,只能獲得| |基本工資,...
第四節(jié):薪酬調整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 1暗促-酒店玫瑰靜悄悄地開 419
- 2終端陳列十五大原則 420
- 3專業(yè)廣告運作模式 374
- 4****主營業(yè)務發(fā)展戰(zhàn)略設計 407
- 5中小企業(yè)物流發(fā)展的對策 422
- 6主顧開拓 534
- 7主動推進的客戶服務 372
- 8專業(yè)媒體策劃與購買 402
- 9中遠電視廣告CF 475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